□见习记者 翟梦丽
王晓溪是顺丰速运有限公司上海区通州分部的一名普通快递员。今年年初,疫情突如其来,这名“勤劳的小蜜蜂”一个人担负起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及3幢医护家属楼的快件收派工作,一口气连续干了63天,出色完成了往前线送“子弹”的“后勤兵”工作。
63天不停工
王晓溪所在的通州分部站点负责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及医护家属楼的快件收派工作。由于医院内部禁止骑行电瓶车,快递小哥收派件工作都只能靠步行,而医生护士的工作特性又使得他们常常不能第一时间接到快递小哥的通知电话,这也使得小哥们需要反复联系。王晓溪自从去年8月份加入顺丰成为一名快递小哥以来,就一直在这里工作,不仅没叫苦叫累,更是保持着“0投诉”的成绩。
“我熟悉这里每一条大街小巷、熟悉医院的每一个角落、熟悉病房的位置,也熟悉家属楼的每一个单元。”工作认真的王晓溪毫不夸张地形容道:“闭着眼睛就可以把快件送到客户手里。”
春节前夕,很多快递员都返乡过年了,王晓溪决定留守上海,他所在的通州分部,60个小哥只留下13个。谁也没想到,新冠疫情突如其来。王晓溪也开始经历自己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收派件高峰。
王晓溪负责的片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是新冠肺炎期间的指定发热门诊医院,快递小哥就成了往前线送子弹的后勤兵。从2月1日开始,每天都会有大批的捐赠物资及医疗采购物资涌入医院,王晓溪一个人差不多每天要派送400-500箱的货物,而去年“双十一”高峰期他一天的派件量也不过是180票。
因为医院内部不允许快递小哥的电动车进入,遇上这样的大件货物,他只能选择用小推车一趟趟地往里运。要往医院运送货物,王晓溪也要穿上厚重的防护服工作,这使得运货的工作更加不易。有一次,有50箱护目镜需要送到医院,而小推车一趟最多只能拉10箱。从东宝兴路的快递站点到医院20分钟的路程,王晓溪一个人来来回回走了10趟。
每天6点多起床,一直要忙到深夜十一二点才能回家。为了尽快把物资送到客户手中,一边吃饭一边干活是他工作的常态,同事吕全恩回忆道:“晓溪常常忙到没时间吃饭,经常是一边走路一边往嘴里塞包子。”就这样,王晓溪一口气不停不休地干了63天。当问到他感觉累吗,王晓溪坦诚答道:“我那个时候真的是压力非常的大,身体也感觉疲累,但也是干着干着就习惯了,2个多月就这么干过来了。”
为老人送货到家
一边使劲送货,王晓溪还得一边接催件的电话,和主管沟通协调各种运输资源。记得全国疫情扩散严重的时候,医院呼吸科一位病人托朋友从外地购买的药品在运输途中,病人家属早上给王晓溪打电话问这个快件到达后第一时间给其送过去,他帮客户查询了最新物流状态,并向公司申请加急中转。下午3点左右快件到达了快递点,王晓溪拿到快件第一时间给客户打电话,当他亲手把快件交给病人家属时,家属感动得热泪盈眶。
疫情期间,王晓溪也时刻惦记着医院旁边的医护家属小区里的老人。这些老人买东西方便吗?电商平台上购买的米、油等重物方不方便提到楼上?老人出来买东西拿快递有没有人帮忙看孩子?为了让他们方便收取快递,也为了让疫情期间冲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没有后顾之忧,王晓溪在物业的准许下,在做好自己全身防护的前提下,把快递给他们送到家门口,也把他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及时送到他们手里。
春节期间,王晓溪接了爱人和9岁的儿子来上海过春节,儿子一直盼望着寒假能来上海,爸爸带他出去迪士尼玩儿,但没想到假期都在家里度过。刚开始,王晓溪没有告诉妻子和孩子自己的工作是服务那么大的医院,怕他们担心,可是每天早出晚归,回来的时候还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儿子时常问他:“爸爸你是去救命的吗?电视里的叔叔阿姨和你穿得一样?”知道再也瞒不住了,王晓溪这才告诉了妻子实情。
持续了至少2个月的运送高峰期结束后,王晓溪回想起来,也深深为自己感到自豪,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曾经当过8年兵的军人,他没有违背入党誓言,践行了“若有战,召必回”的承诺。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