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法治随笔

在母爱呵护下

本文字数:1185

  □任炽越

母亲31岁时生下了我,我成了她最小的儿子。在她的五个儿女中,我始终没有离开过她,成了陪伴她时间最长的孩子。母亲常念叨我不足月出生,从小身体最弱,对我的关爱也更多一些,所以我是家中受母爱呵护最多的孩子。

从幼年、青年、中年,直到老年,我始终生活在母爱的呵护之中,让我倍感幸福。

幼年时,母爱化成了温暖的目光,让我消除了害怕。我6岁那年,染上急性肝炎,被送进传染病隔离病房。那天,母亲抱着我,穿过医院长长的走廊,走进了病室。当我被护士接过去后,门被轻轻关上了。第一次离家的我,环顾病房四周白色的墙壁,不免有些害怕,站在屋子中间不知所措。

这时,门上的小窗口里,母亲的笑脸迟迟没有离开,那温暖的目光像阳光般抚摸着我,使我忘记了害怕,立刻溶入到小病友的游戏中去了。在我住院的几周内,母亲的笑脸天天都定时出现在小窗口后面,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她用温暖的目光让我每天享受一次爱的沐浴,使我很快康复出院。几十年来,母亲的笑脸与温暖的目光,成了我这次住院的唯一记忆。

青年时,母爱化成了热腾腾的泡饭,让我抵御了冬日的寒冷。我中学毕业后,去浦东一家翻砂厂学徒。由于家庭出身不好,进厂后被分配到又脏又累的炉灶组,负责修大炉与炼铁铸模,上早班时,需早上六点前就赶到厂。

冬天寒冷,我捂在被窝里爬不起来,每天清晨,总是母亲轻轻摇醒我,并替我在煤油炉上烧好热气腾腾的泡饭,看着我睡意朦胧地吃下去二大碗泡饭,再去上班。热泡饭下肚后,我浑身发热,在母亲目送中,冲向寒冷的黑暗。

到了厂里后,我全身上下脱个精光,换上又硬又冷的帆布工作服,心里却再也不觉得寒冷了。然后从地上捡起根草绳,扎在腰里,立刻跟着师傅干起了活。当上午十点左右,一天活儿快结束,肚子里咕噜咕噜唱起“空城计”时,我才觉得那二大碗泡饭的热量,早已消耗殆尽了。

中年时,母爱化成了红烧鲤鱼,让我信心倍增。改革开放后,我考入了业余大学,工余上课学习,参加一年一度的考试。母亲为我有上大学的机会非常高兴,她让我少承担家务琐事,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复习功课、完成作业。毕业考试前,单位里放了几天假,给我们复习迎考,我就在母亲家附近的图书馆复习功课。

那天考好第一门课,我顶着骄阳,骑着自行车去母亲处吃午饭。刚踏进门,正在厨房烧菜的母亲见我满头大汗,赶紧对我说,快去擦把脸,我给你留了西瓜,先吃一块解解暑,菜马上烧好,我们就吃饭。不一会,母亲端着碗红烧鲤鱼进屋,对我说鲤鱼跳龙门,明年交好运!我望着母亲眸子中闪亮的光采,心中充满了欣喜,更增添了对大学毕业考试,取得优秀成绩的信心。

当年在艰难中,母亲带着我们,跨过一个又一个生活坎坷的勇敢情景。我顿时感受到了,母亲身上散发出来的那种母爱的力量。

如今,母亲虽然已离我们远去,但她留下的母爱,始终滋润着我的心田。

在母爱的呵护下,我们永远是母亲的孩子!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随笔 A07 在母爱呵护下 2020-06-08 2 2020年06月0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