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
“感谢公司,给我平台,拜。”最近,贵州护户康药业有限公司的员工在室外集体叩拜的视频在朋友圈热传。6月3日晚,记者联系到涉事公司负责人刘先生。他称,事发5月24日,8名员工向父母、公司、顾客跪拜表示感谢,系企业文化展示。(6月4日《新京报》)
百家讲:
下跪是中国人心目中最为厚重的礼节之一,让员工集体在路边向父母、公司、顾客行跪拜礼,说到底是一种奇葩的、变了味的企业文化,与人性化的企业管理理念格格不入。如果不是企业经营者强势的权力所逼迫,又有哪个员工会 “自愿”到路边自取其辱,没有人格尊严似地当众下跪,还要高喊口号?
企业文化要创新,但不是瞎折腾和乱搞,如果是以损害劳动者人格权为代价的任何形式的企业文化都属文化糟粕,不可能有和谐的劳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企业间的市场竞争,不只是人才之间的竞争,更是文化的竞争,有了优秀的企业文化作支撑,没有人才可以引来人才。若是糟糕的企业文化,有了人才也留不住。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之本,反之,就会阻碍企业发展。让员工路边跪拜谢恩,损害的不只是员工的形象,更是其所在公司的整体形象。奉劝那些动不动就要求员工下跪谢恩或下跪接受处罚的企业,该按“停止键”了。当然要杜绝类似侵害人格尊严的现象,员工也应该增强劳动者自我维权的意识。该说不时,要敢于说 “不”。 ——周家和
“痰”:
针对“瘫痪男子被告知必须本人到场换残疾证”一事,6月4日晚,陕西洛南县委(政府)督查办在政府官网回复称,事发后,洛南县残联去往前述瘫痪男子张亚军家中,现场办理了残疾证换证。同时县残联对工作人员进行了批评教育,并就政策解释不全面的问题向张亚军的弟弟张卫军致歉。(6月7日中国网)
百家讲:
本来已经明确了的,对失去行动能力的居民、退休职工实行上门服务,有些地方和部门执行了一阵子后就不作数了,自行变更为 “必须本人到场,不到场就别办”。态度的生硬,甚至比残疾病痛更让人难过。固然是某些部门和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存在差距,但如何有效监督、监管权力任性,是更值得研究的问题。如果民众一个投诉电话就能解决问题,也不至于舍近求远找媒体吧?
而就此事来看,当事人不但原来就有残疾证,近期还住院做过手术。如果瘫痪多年是一种不可能治愈的疾病,住院病例上也会记载其瘫痪等级信息,每次换证时还必须重复本人到场、验明正身的程序,其合理性、必要性都值得商榷。如果相关部门能够为每位残疾人建立电子档案,有些不可治愈、不可恢复的残疾病症比如重症瘫痪、肢体残缺、失明等等,完全没必要做二次鉴定,更无需本人到场“看情况”。
由此来说,残疾人换证必须本人到场既缺少人性关怀,也将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问题暴露无遗。——马涤明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