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汇寅
别看孔子受封万世师表,身上毛病也挺多,毛病之一是以貌取人。他嫌学生子羽长相丑陋就不给好脸色。子羽只好卷铺盖回家,后发奋苦读成了一名出色的地方政务管理者。孔子才后悔不该当初。
尽管吃了后悔药,孔子见晏子又犯下同样的错误。晏子历仕齐国三朝辅政40余年,生活简朴,谦恭下士,能言善辩,保持了国强民安。他也其貌不扬,身高不满六尺,站在九尺多高的孔子身边,头只够到胸脯,至少要算二级残废。孔子看不起晏子,晏子也瞧孔子不顺眼。齐景公想引进人才重用孔子,晏子大泼冷水说孔子只会摇唇鼓舌,华而不实不能顶正用。从此两人结下梁子,孔子在学生面前不时菲薄他。
晏子受派出使楚国,楚王有意羞辱他,关闭了宫殿的大门,只开一扇小门让他进去。这事有损大齐国格,换别人一定要提出严正抗议。“匹夫见怒,拔剑而起,挺身而斗”嘛。你不跟楚王猛怼一番,回到齐国就会被骂为“齐奸” “楚狗” “卖国贼”。那个背时的李鸿章代表慈禧去日本签马关条约,接了个背黑锅的差使,还吃了日本愤青的枪子儿。国际舆论都替他抱不平,他竟没有抗议,只以此减少了大清国1亿两白银的赔款。回来后还是被全国的愤青骂为卖国贼:你不签那个条约不行吗?还有脸回来,怎么没死在日本!
晏子的处境跟李鸿章差不多,他也没抗议,反倒跟楚王幽默了一把:“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楚王只好令人打开大门让他进去。楚王没料到陷入了自挖的坑,心有不甘又生一计:“齐无人耶?怎么派您做使臣。”
晏子面对咄咄逼人的污辱,依然没有义形于色,照旧悄声细语:“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楚王说:“然则何为使予?”晏子答: “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楚王在自挖的坑里越陷越深,总想找机会挽回面子。待到晏子再次出使楚国,又发动群臣想出个新点子。晏子来后请他喝酒,喝得酒酣耳热时,两名小吏绑着一个人从庭前走过。楚王问:“绑的是什么人?”小吏答:“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转脸问晏子:“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没有申斥犯罪的齐国人,也没要求他严格遵守住在国的法律和风俗习惯。他反而离开座位一本正经地对楚王说:此人已获得贵国的绿卡,与我们齐国没关系了。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晏子这番话滴水不漏还蛮有道理。英国的一批罪犯流放到澳洲居然把当地建成了发达国家,看来“水土异也”的情况并非杜撰,中外皆然。楚王只好讪笑着自我解嘲: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中原强国晋国谋攻齐国,派大夫范昭前去打探虚实。齐景公盛宴款待范昭,范趁着几分酒劲向景公讨酒喝,景公便命侍臣把自己的杯中酒给了范昭。当时的礼节,酒席上君臣应该各用各的酒杯。范昭故意用景公的酒杯喝酒,是对齐国国君的不敬。晏子看破诡计,厉声命令侍臣:“快扔掉这个酒杯,为主公再换一个。”范昭由此领教了齐国君臣的厉害,要晋国放弃了进攻计划。
孔子得知晏子靠外交交涉化干戈为玉帛,猛夸他 “不出樽俎之间,而折冲千里之外。”孔子不愧为圣人,圣人勇于认错、知过必改。晏子去世后,他高度评价说:“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对其外交才能更是赞不绝口: “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不以己之是,驳人之非,逊辞以避咎,义也夫!”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