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7版:法治随笔

咀嚼生活(外一篇)

本文字数:1367

  □石路

那天下午,我和妻子从镇政府下班行车到小区楼前。我拎包下车,妻子倒车进地面车位。我正要习惯地掏口袋拿楼道感应牌和钥匙,抬头一看,邻家小男孩已经打开电子防盗门了。只见他,四五岁年纪,穿着一件蓝色薄型外套,胖乎乎的脸,理个小平头,身子倚在门前,似乎在等什么人。

“小朋友,谢谢你,帮我们开门。”我隔开四五米就对着他说。他看看我,一脸稚气道:“我等妈妈。”他一家祖孙三代就借住在我家对门房子。他父母很年轻,也就三十岁左右,安徽人,在此搞建筑。因邻居,平时,小男孩见我和妻子,总有礼貌地叫“爷爷,奶奶”。弄得我和妻子怪不好意思的。

我和妻子皆60后,还未有第三代。我一边看他可爱模样,一边跑上台阶。我家就住底层。刚要进去,我下意识地往左边一看,只见二十来米处,这位小男孩的妈妈正大步走来。噢,原来正如他所说“等妈妈”。年轻妈妈边走边露出微笑的神色,一只手招呼着小孩。等她靠近,孩子并未随她进楼,眼睛却看着妻子停车,意思是还有人未进去。我对孩子说:  “你和妈妈快进去吧!”年轻妈妈见孩子不应声,就对我说:“让他等会吧!”。

这时,我内心很是感慨。我与小男孩妈妈说:“他小小年纪真懂事,晓得为他人服务。”他妈妈说:“平时,我和他爸爸以及爷爷奶奶从外面回来,开门后,总是他等我们一个个进去,才离门而去,习惯了。”

妻子停好车,拿着随身小包匆匆跑过来。她对孩子妈妈含笑示意,随即俯身摸着孩子的头说:  “谢谢你,小朋友,你真懂事!”妻子是小学教师,她特别喜欢孩子。进屋后,我对妻子说,这孩子真有心,倚着门等了妈妈,还等其他人,他的小小世界已不是光有自己。妻子说,是呀,待他长大后,必定能容纳更多。

等待也是一种守护

一个双休日,接到母亲电话,说父亲病重住院,我与妻子连忙去远郊一家区级中心医院,看望正在急诊部重症室的老父。到医院附近停好车,准备过马路,恰巧遇到红灯,于是便停下来等。

正值中午,此时这条不宽的马路几乎已没什么行驶车辆,人也不多。在马路对面,有几个年轻人正左顾右盼,在局促地做着挪动脚步的样子,意欲闯红灯,但终究还是未迈出一步。可就在我和妻子等的过程中,只见对面有位匆匆而来的少妇,人长得秀气文静,穿着素雅得体,手挽着包包,直接从街沿上走了下来。稍停后,她朝两边看看,便神态自若地不顾眼前亮着的红灯闯过马路。

我和妻子见状,连忙朝她喊:“你怎么闯红灯?”可能声音不够响,还是她佯装不闻,那少妇依旧在马路上面不改色自由自在地走着。

等到了路中间,她突然回眸一笑,有点得意地对着后边几个年轻人说:“你们慢慢等吧。”看上去像是彼此认识。然而,那几个姑娘小伙并未朝她投来的目光迎去,依旧在那儿说话,没搭理她。我和妻子说:“瞧着蛮清秀的一个人,可做出来的事,真是有负她这副模样。”妻子转过脸冷冷地望着她背影道:“什么叫徒有其表,就像她那样。”

不一会儿,交通信号灯由红转绿,我和妻子加快脚步过马路,直奔医院三楼。看完父亲后,在回来路上,我对先前马路发生的一幕仍耿耿于怀,于是脱口而出几句顺口溜:为图便利闯红灯,回眸一笑显其能,自以为是不觉耻,公共规范践踏人。一吐心中不快!

有人说,  “等待也是一种守护”,我非常欣赏这句话。细细想来,它其中涵义很多,包括遵循、安宁、愉悦和期许,也包括为了他人、为了自己……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随笔 B07 咀嚼生活(外一篇) 2020-06-23 2 2020年06月2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