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美
所谓“进口药品”多是走私入境的“水货”甚至是“三无产品”,“资深美容专家”可能是无行医执照的“7天速成班学员”,“VIP诊室”是居民楼里连消毒设备也没有的小隔间……近期,上海警方会同上海市场监管、药监、卫健等部门开展深度排查和集中打击行动,捣毁2个非法经营走私入境医美产品的犯罪团伙,查处60余家无证医疗美容诊所。(6月24日新华网)
医疗美容的药品不少是直接进入人体的,国家对于医疗美容的药品、器械有着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但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以及无生产厂家的“三无产品”及“黑药品、黑医生、黑诊所”的“三黑”问题成为非法微整形的“行业”顽疾。
低廉的价格、“说打就打”的便利、超高的利润让非法微整形“购销两旺”。一些藏身于居民楼的美容院、美甲店等让不少贪图方便、低价的爱美人士“颜财两空”。而很多“黑诊所”一旦被查,往往换个地方“另起炉灶”。医疗美容纠纷频发,就诊者维权无门,严重损害民众身心健康。
非法微整形手术泛滥有多种原因: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求美需求大幅增长,但平均每百万人中只有2.88位整形外科医生,其中的落差催生了无资质整形医生、无资质整形工作室,黑市商家是正规商家规模的十倍以上;再者,从业门槛低,没有任何从医资质的学员只需交数千元,经短暂培训后便可开一家微整形工作室,按进价十倍给顾客打针,便可轻松年入过百万。暴利的驱使下,不少无资质的人员、机构争相涌入。
医疗美容行业由于涉及市场监管、药监、卫健等管理部门,容易出现“七八个大盖帽,管不好一个小草帽”的情况。而私人整形行业的流窜式、隐蔽式作业特征,增加了监管执法难度。赚钱快、利润高、客源广、违法成本低,非法微整形店野蛮生长。
近年来,医美机构没有资质或使用假资质而导致的医疗事故逐年增多,微整形行业无序发展,给消费者造成巨大损害,因整容而毁容、致病致残乃至死亡的病例屡见报端,也产生了诸多社会“后遗症”。
微整形是一种医疗行为,关系到人民身心健康和公共安全,需要精密到位的监督和规范。因此,有关部门要改变多头管理的监管状态,出台严格详尽的法律法规和美容行业标准,严厉打击美容机构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的违规行为,及时查处唯利是图的相关机构和个人,加强行业监管,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制医疗美容机构行为。而广大爱美人士应增强风险意识,不能贪图便宜和方便,要到正规的有资质的整形机构去做手术,切忌盲目整形,损害健康。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