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维权周刊

文章首要是能看明白

本文字数:769

  近日,一篇名为《生活在树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满分作文引起了热议。文章所用的词汇晦涩生僻,让人读起来异常费劲,甚至可能完全不解其意。但在一些学者仔细推敲后,又发现这些看似不知所云的生僻的词和典故又基本用对了地方,对于该考生的知识面和阅读量颇为赞赏。这也难怪在第一个阅卷老师给予普通分数后,审核组最终却判为了满分。

对于这样的文章,说实话,囿于自己的知识储备,是很难会有共鸣的。不是说这个考生的水平不高,而恰恰在于该考生拥有如此傲然的知识面后,最终为了搏高分,如此刻意。在这里,没有苛责任何人的意思,毕竟高考的意义放在那儿,每个人都会竭尽全力放手一搏。只是将如此文章打满分,是否会产生积极意义,那就见仁见智了。

如作家马伯庸所说,这样的写法完全没必要,辞不配位。而于我一个有20年文字工作经历的人来说,文章最重要的是让人看明白。古往今来,众多文学大师留下了无数璀璨的经典著作,有各种风格、各种流派,即便因为主题晦涩、写作手法前卫,导致很多人在阅读时很难理会到其中真义,但撇开形而上的部分外,单论文字,其实很少会让人产生阅读障碍。即使是在哲学著作中,由于大量的专有名词甚至是生造词,会让人读不明白,但这些著作中,作者会对这些特殊词汇予以大篇幅的解读,只是因为哲学思辨性、逻辑性太强,文章整体会让大部分人觉得枯燥无味,但这并不是作者刻意为之,而是文章的性质使然。

一篇文章,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写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人读懂,通过出版予以传播。如果是自娱自乐,玩文字游戏,那另当别论。正如专家在对这篇满分作文所担忧的那样,这是否会在某种意义上鼓励考生在未来的作文考试时运用这种方式呢?如果内容并不具有超验性、哲学性、先锋性,仅仅只是用词足够生僻和晦涩,那这样的文章又有什么价值呢? 

金勇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维权周刊 B01 文章首要是能看明白 2020-08-04 2 2020年08月0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