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7版:法治随笔

■私人相册

痛失诗友

本文字数:995

  □任炽越

7月30日早晨,漫天绚烂的彩霞。我正兴致勃勃地在阳台上拍照,手机嘟地一响,打开一看,我惊呆了:好朋友费碟走了!63载的生命,就这样,突然在世上消逝了?!

42年前,我与他在南市区文化馆诗歌组的活动中相识。记不起第一次见面是怎么个情景,也忘记了第一句讲的是什么话。只记住我多了一位坦诚、激情,勤奋、谦虚,乐于助人的好朋友。在诗歌组里,他是作品写的最多的,在讨论发言中他是最热烈的,在外出采访中,他是最活跃的,在组织活动中他是最积极的。当时馆里办公条件简陋,他常常把诗友们的诗稿,拿回厂去复印,供大家讨论所用。在我的记忆中,他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了内心的纯凈,他就像一团火,温暖着朋友的心。

有时诗歌组活动结束  诗友们会结伴去蓬莱市场饮食摊上吃宵夜,毎人叫上一碗小馄饨,继续“交锋”刚才没结束的讨论。好几次,他买了筹码,想请大家的客,不过大家都没同意,让他不要坏了“规矩”,他只好笑眯眯地听从了。

晚上,他常常来我家神聊,有时带一首新写的诗稿请我提意见,有时与我说一个新的构思。我家离黄浦江不远,常常聊得兴起,我俩会不自不觉来到黄浦江畔,坐在江堤上,看江水流淌,看灯火熣灿,说人生、说诗歌、说未来。

后来,我与他分別去了市级机关工作,因为大家都忙,有一段时间就不常见面。有一天,他突然打来电话,说与原南市区文化馆诗歌组的诗友们成立了一个诗社,并邀我参加。我因长期“浸泡”在公文材料中,脑海中已无半粒诗的细胞,就一直“不敢”去参加诗社活动,但他每期寄给我的诗报,我都放在案头,认真阅读,对他的大作看得更是愈发仔细。

他的诗情在“封沉”二十年后,却喷涌而出,佳作不断。我在本市《解放日报》、《新民晚报》等主流媒体上、在全国性的各大报刊与诗歌网站上,不时会读到他的诗作。他还涉足诗歌评论,对现代诗的发展走向、城市诗歌如何发展等命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得到了业界的肯定与赞扬。几年中,他先后出版了《方圆论像》等三本诗集,并加入了上海市作家协会。我看到好朋友在诗海中畅游的成功,每每在心里向他表示祝贺!

去年,得知他病况,我赶去医院探望,见他气色不错,精神乐观,顿感心安许多。谁知……

我坐在沙发上,久久没有回过神来。这时,窗外上海难得的朝霞已洒满天空,越来越灿烂。我慢慢踱到阳台上,仰望天空,默默地说,小费,这是您在天上写下的浪漫诗篇吧?!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随笔 B07 痛失诗友 2020-08-18 2 2020年08月1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