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颖婷 通讯员 高逸凡
本报讯 今年6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劳动争议张江巡回法庭正式挂牌。近日,张江巡回法庭开足马力,接连处理了4件劳动争议案件。4起案件中,一起案件当庭调解成功,一起案件顺利完成庭前证据交换,两起案情较为复杂的案件也实现了一庭审结。
8月13日上午,张江巡回法庭首先迎来一起劳动者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的案件。2019年10月9日,原告郭先生入职被告某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担任销售经理。双方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约定,劳动合同试用期6个月,若郭先生在试用期内不符合职位要求,被告公司有权解除劳动合同。试用期结束后,郭先生被解除了劳动合同。
被告公司认为,根据岗位说明书,被告公司对销售人员的岗位绩效有相应指标,如果试用期销售人员的岗位绩效未达指标,则可被认定为试用期内不符合职位要求。
郭先生则认为,被告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应支付自己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
庭审中,法官以郭先生所在岗位是否有绩效指标为重点,仔细进行了法庭调查。庭审结束后,双方当事人都向法官表达了愿意调解的意向,但是在调解数额上难以达成共识。为此,法官为双方分析情况,最终促成双方当庭协商确定了一个公平、合理的调解数额。
当天下午,张江巡回法庭又对一起互诉的竞业限制纠纷案件组织了庭前证据交换。
在这起案件中,被告王先生在2018年7月离开原告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并和该公司签订了竞业限制协议,双方在该协议中约定王先生在离职后的两年内不得自行设立、入职和原告从事同类业务竞争的公司。今年3月,原告公司发现王先生设立了某医疗公司,认为王先生违反了竞业限制协议,遂提起诉讼要求赔偿。王先生则辩称,自己设立的某医疗公司实际上是案外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设立后未实际经营,该公司的产品和原告的产品也不属于同类型产品,两家公司不存在竞争关系,自己没有违反竞业限制协议。
在这起案件中,双方提供的证据繁多,达到了49份。为此,审判员和书记员借助巡回法庭的智能语音识别系统进行证据交换,书记员只需按照审判员在法律用语上的要求对语音识别的内容稍作审核修改,便可以完成一份精准反映证据交换过程的笔录。在2个小时不到的时间内,双方对所有证据初步完成了举证、质证,为接下来的庭审工作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8月14日,张江巡回法庭又审理了两起发生在张江区域内的劳动合同纠纷案件,帮助双方当事人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在第一起案件中,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不服仲裁裁决结果,向浦东法院起诉,请求不支付劳动者孙先生经济补偿金。在第二起案件中,某文化传播公司和劳动者刘先生先生均对仲裁结果不服,先后向浦东法院起诉,请求法院对劳动报酬、社保等事项作出处理。
尽管这两起案件的案情均较为复杂,但在一个下午的时间内,两位法官凭借丰富的审判经验和先进的审判设备,对经办的案件都实现了一庭审结。此外,整个庭审过程均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在线直播,未到庭的诉讼参与人和用人单位的管理人员都可以在此平台上观看庭审过程。
据悉,张江巡回法庭不仅是上海首家基层劳动争议巡回法庭,也是上海首个基层“调裁审”三庭合一的劳动争议解决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张江事、张江结”是设立张江巡回法庭的目标之一,张江巡回法庭将继续通过驻点办公、互联网调判等方式,推动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建设,提升张江科学城的诉讼服务水平,妥善处理园区内的劳资纠纷,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持续构建。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