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法治随笔

醉酒故事

本文字数:1018

  □杨益萍

在画展上看到一幅唐云先生作品,上画一盆兰花,一个酒壶,一排酒杯。旁有题词:“酒能乱性,少饮则佳,若多吃点,不闻香花。唐云自诫。”不知唐云先生是在何种情况下创作此画的。遥想当年,画的背后,一定有过一个精彩的醉酒故事吧?

向唐云之子唐逸览先生打听此事,果不其然。逸览先生赠我一本《唐云传》,是著名记者郑重先生的大作。里面记载了一个个醉酒故事,其中,既有当年唐云先生在杭州净慈寺一度被王映霞灌醉的经历,也有唐云先生年轻时背着酒篓子醉中过黄山鲫鱼背的豪举,可谓惊心动魄,令人过目难忘。

其实,人世间,历代流传的形态各异的醉酒故事何止千万!哪个饮酒者不珍藏着几个亲历的醉酒故事?我在这里也奉献几个故事,其特点是醉后不忘恋家,然而,因为醉酒,仍不免引人一哂。

一位朋友,酒喝多了,被人搀扶到一间房间休息。躺下之际,想起该给妻子通个音讯。那时,还没有流行手机,只见他拿起床头柜的话筒,按下号码,拨通了家里电话,开口大声说了一声“喂——”,听到话筒里传来妻子的声音,顿时感到心头一松,便昏沉沉地睡过去了。那边守着电话的妻子,只听到一声“喂——”,不知出了何事,紧张得一阵忙乱,哪知老公早已在酒店酩酊大醉,呼呼入睡。

另一位朋友的故事,大同小异。他喝得晕晕乎乎,被人送到住宅小区,依然直说自己没醉,推开搀扶着的友人,自个儿摇摇晃晃走到家门口。一见家门,顿时感到心头一松,未及按响门铃,便腿脚一软,哧溜一下瘫坐在地上睡着了。妻子见他久久不归,打电话四处打听,朋友说早已把他送回家了,妻子赶紧开门寻人,一看,老公蜷缩在门口,睡得正香呢。

还有一位朋友,也是喝醉酒被人搀扶着送回家。到了家门口,他一定要亲自打开家门,向家人证明自己安然无恙。只见他掏出钥匙,欲开房门,哆哆嗦嗦弄了好久,也没能把钥匙插进锁孔。陪着他的友人说,我来帮你开门吧。他仍然紧攥着钥匙,结结巴巴地说:“没没事,我我我自己来,你你你帮我,把门框扶一下就行了。”

以上三则故事的特征,都是醉酒之后念念不忘向家人报平安。但毕竟因为醉酒,丧失了语言能力或行动能力,以致演绎成博人一笑的故事。

曹操诗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酒能激发灵感,酒能舒筋活血,也能调节心情。但是,凡事皆有度,喝酒过了度,就难免出洋相。欢声笑语之中,推杯换盏之际,一定要顾及自己的健康,考虑家人的感受。唐云先生的告诫至今依然值得我们记取。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随笔 A07 醉酒故事 2020-08-31 2 2020年08月3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