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法治随笔

■八面来风

我家的“山影拳”

本文字数:1313

  □魏福春

这个盆景是我们家当年搬新居时,朋友送的。乔迁之喜,好几位朋友送来了花卉盆栽,有君子兰、雀梅、五针松等,他们这是给我们家增添点雅趣呢。告之,不用刻意照料。这个倒合我心意,做做摆饰就好,哪有闲情逸致侍弄花花草草?

想不到的是,它们似乎也有情绪,没人疼、没人爱,知音未遇,挥挥手渐次离去了。那时也忙,几乎没有闲暇之时,对这些盆花是欣赏有余,养护随意。想起来时给它们浇浇水,有时想起来的次数多了点,结果也就情理之中,不似我写的那些小小说,没有意料之外。

我至今都在惋惜,那两个不该远去的仙人球。

这仙人球是标兄送的,比足球要大上一圈,窗台上一盆,钢琴上一盆,也确实不用操心,一个月不浇水依然葱翠。一根根坚硬的针下,是一簇簇柔软的米色绒毛,煞是可爱。来我家的朋友见之,都会赞一声,此时我心里沾沾自喜,说等开花时再向你们汇报。也许就是从那时起,我格外留心起这两位兄弟,有事没事会去浇浇水,一心盼着它们能早点开花。不料——能把仙人球养到往垃圾房送,也算是种本领了。

10多年来,家里的盆花换了一盆又一盆,唯独它宠辱不惊,一直默默地陪伴着我,而且愈发的“丰盈”,盆里不大的空间,又横生出喧宾夺主的芦荟来。芦荟不知何时进入的,此玩意儿的生命力极其旺盛,蓬蓬勃勃,我剪了一次又一次,可是每次剪过不久又长了出来,可谓越剪越多,明显挤压到了其他的“伙伴”,我索性连根拔除,仅留下了一小丛。比起芦荟,我更喜欢叫不出名的另外两种植物。

朋友显然是精心配置的:青花瓷盆当中是两根笔直坚挺宛如尉迟恭手中锏的带刺植物,左边的小“树”枝干沧桑遒劲,造型奇崛雅逸,一根根枝头上长着一朵朵花儿般的绿叶,一年四季,日日绽放笑颜,右边是几株柔情似水,累累果实依稀不堪重负垂至盆外……

这次搬迁时,原想放弃它的,主要是太重了,搬动时那两根高高的“锏”左右晃动,我还真担心折了。心想听其自然,让它呆在这老地方吧!

说也奇怪,搬家那天,准备离开时,眼睛扫到了孤零零端坐在窗台上的它,心中油然而生依依不舍之情。17年了啊!我对师傅说,把它也带上吧。这么多年来,我对它可以说是不管不顾,见到它枝干枯焦,一旁的植物落叶缤纷时,方想起该浇浇水了。它却不断地令我刮目相看,那两根挺拔苍劲的“锏”,下半截早呈枯褐色,让人感觉已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可它的上半截总有一抹青绿在向你致意。主干旁边又衍生出几根同样坚挺、也同样是下半截枯褐色,上半截青绿……

那天情不自禁地拍了张照片发到朋友圈,顺便问了下有谁知道是什么植物?这么多年来,我还不知道它的大名。不一会儿留言占据了页面,众说纷纭:五指山、爆浆仙人掌、霸王鞭……画家建奇兄说:沙漠植物,仙人掌类。有点笼统。四川的作家一东兄说:仙人棒,他以前养过。比较可信。青海的诗人兰芝草说:似山非山,似石非石,山影拳也。说出的话如她的诗歌,诗意盎然。

叫什么已经不重要了,这个盆栽给我带来的快乐,或者说思考,已经远远超出了其本身的价值。

我把它放在了书房朝南的飘窗上。

读书也好,写稿也罢,眼花神疲时回一下头,看看这饱经风霜又依然青春焕发的“山影拳”  (我喜欢这个名字),会心的一笑,精神便又振奋起来……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随笔 A07 我家的“山影拳” 2020-09-14 2 2020年09月1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