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胡蝶飞
通讯员 顾家奇
本报讯 “2019年9月6号中午,我在赵巷路赵华路路口接到乘客,根据他的要求,跑了500多公里,最后回到出发点不远的嘉松中路地铁站下车,具体跑了哪些地方我不记得了。”面对侦查人员的讯问,网约车司机沈某辩称。
事实上,根据网约车后台数据显示,沈某所接订单从未离开过上海,而这个在上海转悠了500公里的“奇怪乘客”则是沈某利用外挂软件模拟而成,为的就是套取网约车平台预付的车费。近日,沈某因涉嫌诈骗罪被静安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
经检察机关审查认定,犯罪嫌疑人沈某系某网约车平台注册司机,其于2019年1月至今年3月,利用某网约车平台的系统漏洞,从他人处接得没有乘客的虚拟订单并模拟跑单,套取网约车公司垫付给司机端的车费。调查发现,沈某共刷单61次,非法获利人民币7.4万余元。
据沈某交代,他在去年1、2月时加入多个网约车司机群。后黄牛找到他,表示可以帮助他通过模拟虚拟订单来获取额外车费,然后双方分成。
乘客是虚拟的,那么谁来为车费买单呢?答案是网约车平台。为保障司机权益,网约车平台在乘客未全款支付车费的情况下,会向司机垫付车费。就是这一政策让黄牛和沈某有机可乘,“薅”起了网约车平台的“羊毛”。沈某收到垫付车费后,把至少30%的部分给黄牛作为“好处”。
沈某的诈骗行为并非个案。今年4月1日,某网约车平台报警称,有多个司机利用系统漏洞骗取公司钱财。今年8月,静安区人民法院分别对两起网约车司机利用系统漏洞进行诈骗的案件进行审理,并当庭宣判:沈某等19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拘役4个月,缓刑4个月至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不等,并处相应罚金。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