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权威曝光

网贷“陷阱”防不胜防

公安机关全链条打击网络贷款诈骗

本文字数:3662

资料图片

  前不久,江苏省苏州公安机关成功侦破“3·26网贷电信诈骗专案”,在全国率先打响打击贷款类电信网络诈骗集群战役,揭开了此类诈骗案的黑灰产业链条。其后,公安部指挥全国15地公安机关开展集中收网行动,一举捣毁非法网络贷款推广团伙57个,抓获嫌疑人460余名。大量案件事实证明,面对网络贷款信息,必须保持警惕。

“无需抵押也能贷款30万元”  “一张身份证就可贷款10元万”……这些网络贷款推广信息是否可靠?是否隐藏着陷阱?

一不小心掉进骗局

今年3月的一天,江苏南通市某企业主程某正在用手机浏览新闻时,突然跳出一个悬浮窗,上面是“无抵押贷款”的广告。考虑到公司正好有一笔贷款月底到期,程某抱着试一试的想法点击进入,并输入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大约过了半小时,程某接到一个电话,对方称是“某小贷公司”的工作人员,知道程某的贷款需求后,希望添加程某的微信。程某在网上检索了该小贷公司的信息,没有发现什么异常,便加了对方微信。

过了一会儿,程某微信接收到一份电子合同,程某按“工作人员”要求,将其打印并在合同上盖章签字。合同中有一则条款称,需要贷款人转10万元押金到贷款方提供的银行卡里,并将转账记录截图发给对方。

随后,程某收到一条手机短信,上面有一串验证码,对方要求把这个验证码发回他。过了一会儿,对方打来电话,详细地“教”程某通过做银行流水来进行验资——对方会先给程某的银行卡里打钱,然后让程某把钱转到小贷公司“工作人员”的私人账户上,并称“这是在帮程某做流水,转到私人账户上是为了方便”。

其间,程某银行卡的发卡银行还专门打电话给程某,提醒他要防止被骗。这时,已经被“工作人员”说服的程某还责怪银行工作人员多管闲事。后来见贷款迟迟下不来,程某才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便报了警。

事实上,“工作人员”利用程某之前填写的个人信息以及程某手机上的验证码,给程某的银行卡开设了一个电子账户,然后利用程某的信息不对称,把程某新办电子账户里的钱转到了程某的银行卡里,让程某错以为这钱是对方打给他的,于是就把从电子账户转到银行卡上的钱转到了“工作人员”的账户上。仅10分钟时间,程某就转了两笔总计5万余元到“工作人员”的私人账户。

这样的骗局并非孤例。今年2月,苏州公安局刑警支队反诈骗中心发现了一条“某银贷款”推广信息。“某银贷款”,名称很像某知名银行的金融产品,但打开界面民警发现,网页制作粗糙,最底端的落款显示,该产品由中部地区某县城一家小额贷款公司开发,落款字体极小,很难让人发现。

民警初步判断,该推广信息具有网络诈骗嫌疑。为进一步查明情况,民警按照页面提示,先后录入了自己的手机号、姓名、身份证号、贷款额度,进行贷款申请操作。20分钟后,民警接到了一个外地手机号码呼叫,其自称是“某银贷款”的客服,要求添加其QQ。通过QQ,“客服”要求民警提供手持身份证的认证照片,远程签订贷款合同,并要求其向指定的私人账户转账5000元,以证明贷款人具备还款能力。“这些操作,都是典型的诈骗套路。”民警说。

黑灰产业链浮出水面

犯罪嫌疑人为何能够对有贷款意向的群体实施精准诈骗?他们是从哪里得到的公民个人信息?“某银贷款”到底地处何方?

办案民警发现,虽然该产品的金融资质方为某银小额贷款公司,但该公司并未参与相关违法犯罪活动,对推广内容也一无所知,系不法分子冒用了他们的金融资质,进行非法行为。

“我们发现‘某银贷款’的服务器位于济南。”苏州昆山市公安局刑警大队中队长何永亮说,大量证据表明,一个叫做“芯贝科技”的网络公司有重大嫌疑。

经查,该公司实际控制人为贾某军,山东济南人,实际工作人员6名,他们通过非法途径获得网贷金融广告投放资格,对外发布网络贷款广告。

“这些非法贷款广告还伪装成正规的知名网贷产品,被精准推送给有贷款需求的网民,如网民曾阅览过贷款相关信息,之后便会在浏览新闻、小视频或玩游戏过程中,接收到这类贷款广告,让人真假难辨。”苏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中队长杜玮彬说。

以贾某军团伙为纽带,上游犯罪团伙冒用金融服务公司、小额贷款公司、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资质,并与相关广告发布平台员工里应外合,获取网贷金融广告投放账户。“这些伪造的证照其实很容易识别,无法通过正常审核,但在非法利益面前,一些广告发布平台的员工故意不严加审核,甚至帮助不法广告主逃避审查,发布非法的贷款广告。”苏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民警俞洋说。

下游犯罪团伙为贾某军团伙提供公民个人信息销售渠道。通过这些团伙,贾某军等人把收集到的公民个人信息层层倒卖给境外诈骗团伙,为其实施远程精准诈骗提供帮助。仅在今年3月,贾某军团伙就非法收集有网贷需求的公民个人信息40余万条。

经过两个多月的缜密侦查,整个案件的脉络渐渐清晰,主要涉案人员也已锁定。4月14日,来自苏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昆山市局的200余名警力分赴山东省等5省7地,打掉10个非法网络推广团伙,抓获代理商、渠道商、运营商、推广商4个层级的违法犯罪嫌疑人44名,扣押、冻结涉案资金2亿余元。

雷霆出击严惩不贷

“涉案人员多、专业性强、隐蔽性高,形成了完整的贷款诈骗网络推广黑灰产业链。”昆山市公安局刑警大队民警蒋超介绍。

在这个犯罪产业链中,各团伙之间相互分工协作,涉案人员多、团伙专业性强、影响危害大。从非法收集公民个人信息到完成贩卖,“代理商”专门负责开设、投放虚假贷款广告,“渠道商”专门负责伪造正规营业执照、企业网站域名,“运营商”专门负责租用境外服务器、开发制作虚假贷款广告页面或手机APP,并收集有贷款意向人员的个人信息,“推广商”专门负责将非法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贩卖给诈骗团伙。

贾某军等人落网后,公安机关继续扩线侦查,拓展出贷款推广类犯罪线索60余条,涉及15个省份。今年7月,在公安部的直接指挥下,15个省份公安机关开展集中收网行动,一举捣毁非法网络推广团伙57个,抓获嫌疑人460余名。

“我们将持续保持对此类犯罪活动的零容忍和高压严打态势,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强化监管整治,抓好‘黑灰产’打击治理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公安部刑事侦查局相关负责人说。

防骗提醒>>>

①如需贷款,请到银行或正规信贷机构办理,不要轻信陌生来电和短信推销

②不要以为所有95号码来电及1069短信都是正规公司发送,要谨慎甄别

③不轻信打着“无抵押”“无担保”“当天放贷”等幌子的网贷服务广告

④不随意点击陌生网址链接、扫描不知名二维码、在来源不明网址进行注册,谨慎提交个人信息

⑤所谓的“测试信用额度”等贷款网站广告都是收集个人信息的,切勿向他人提供自身银行卡号、身份证号、手机号及短信验证码

⑥请在正规平台下载贷款软件,未收到贷款前索要保证金、手续费的,都是贷款诈骗,谨防上当受骗

⑦遇到疑问时,应当及时拨打96110咨询或向官方客服核实,避免自身财产受到损失

给网贷套上法治“笼头”

近年来,一些小额贷款公司的线下业务中存在诸多不规范行为,如高息放贷、体外循环,甚至暗中高息招揽存款等,到了线上,就更是像脱了线的风筝,稍不留神,就有各种不规范行为发生。因此,必须加大监管力度,规范小额贷款公司的行为,尤其是规范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行为,给小额贷款公司从事网络小额贷款业务套上法治“笼头”。

无论是小额贷款公司的线下业务还是线上业务,做好了,对于小微企业和个人创业创新、扩大就业、增加收入等都能发挥积极作用。反之,如果经营行为不规范,没有严格按照规定发放贷款,而是只看眼前利益、局部利益,甚至违规发放贷款,也会造成金融市场秩序的混乱,甚至会引发区域性金融风险。这些年来,一些地方发生的非法集资、地下金融、高利贷等问题,相当一部分就与小贷公司的行为不规范有关,与地方没有很好地对小贷公司实施监管有关。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小贷公司与黑社会势力相勾结,或者小贷公司是由黑社会势力直接成立的,那么,对社会带来的危害更大,对企业和居民的伤害也更大。鉴于此,必须在制度上加以完善,在行为上加以规范,在机制上加以改进,真正让小贷公司成为金融市场的重要补充,为小微企业和居民带去更多福音。

银保监会会同人民银行等部门发布《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在对小贷公司的成立、股东条件、注册资本、贷款金额、业务活动范围等提出明确要求的同时,特别强调了贷款用途,明确网络小额贷款不得从事债券、股票、金融衍生品、资产管理产品等投资,不得购房及偿还住房抵押贷款等。这意味着,如果小贷公司没有严格按照规定用途发放贷款,借款人把贷款用于炒股、投资金融衍生品、买房等,有关方面就应追究小贷公司监控不到位的责任,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小贷公司的线上线下业务都须严格规范经营,有的线上业务应当比线下业务更加规范有序。眼下正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时刻,各方面的行为都需要规范。特别是金融行为,任何一方面如果出现问题,都可能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

(综合《人民日报》《北京青年报》)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权威曝光 B03 网贷“陷阱”防不胜防 2020-11-24 2 2020年11月2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