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5版:律师服务

酒店“预售”买时容易约时难

律师:盲目预售将使信誉受损

本文字数:1611

资料图片

  编者按:

每有引人关注的社会事件、法律问题发生,律师往往能在第一时间给出提示、提供服务。我们为读者采集律师对这些身边事的法律解析,让您不用出家门就可享受“律师服务”。

据“红星新闻”报道,今年以来受疫情冲击,不少酒店纷纷开启了低价“预售”模式,随着2020年步入最后一个月,不少消费者手里“囤”的酒店到了最后的使用期限,预售后遗症也出现了:酒店爆满,预订不到客房、退款要扣手续费、预售房售罄,需加价升级房间……

预售经济火爆的当下,消费者该如何保障自己的入住权益?预售究竟又该把握怎样的尺度?

临期扎堆兑换退款要扣手续费

从今年2月起,预售成了疫情影响下旅游业自救的流行玩法,尤其是以往价格较高的奢华酒店、网红民宿,也纷纷抛出堪称  “白菜价”的预售产品,吸引大批消费者“先囤了再说”,成都市民王女士就是其中之一。

王女士说,自己特意将囤的峨眉山某酒店留在12月中旬入住,然而没有料到的是,即便是提前了半个月预约,她还是碰到了酒店满房无法兑换入住权限的难题。

王女士告诉记者,自己订的酒店预售房间,使用截止日期是2020年12月31日,她在12月2日就提前致电酒店兑换周末入住权益,结果酒店告知近期兑换预售入住的客人很多,12月的周末全部满房,“酒店建议我要么在非周末时段使用,要么选择退款,但需要支付10%的手续费。”

更让王女士感到惊讶的是,在其他OTA平台上,她购买的同款房间均显示有房,“既然其他平台有房,为何会将我拒之门外,选择退款凭什么又要支付手续费?”

带着王女士的疑问,记者致电该酒店,客服人员明确告知记者:“由于12月是预售产品的最后使用期限,所以近期有大量顾客兑现,基本上周末都是满房的。”

当记者询问如何退款时,该名客服人员也表示,可以退款,但需要支付10%的手续费,“这10%的手续费是平台收的,不是酒店收的。”

“预售”纠纷频发:退款难成热点投诉

王女士遇到的问题并不是个例。记者了解到,不少消费者低价“囤”下的酒店房券,在市场快速复苏的情况下面临着酒店爆满、预订不到客房、升级需加价等问题。在新浪黑猫投诉平台上,以“酒店预售”为关键词的投诉就有60余件,投诉内容大部分都集中在“预售券未使用不退款”  “预售酒店以满房名义加价”  “双十一买的酒店,一开放预约就全满房”  “酒店不接受预售订单”等共性问题上。

游客刘女士曾反映,自己通过旅行社购买了亚特兰蒂斯5980元的预售套餐,包含了3晚酒店海景房、3人往返三亚的机票、水世界畅游门票、亚特兰蒂斯C秀门票一次,套餐预售使用有效期至12月20日。然而在近期预约入住时,却被告知无法兑换。

对此,亚特兰蒂斯还专门向合作伙伴发布了声明,表示“此产品非度假区官方产品,提醒客人谨慎购买!”

不退不赔涉嫌霸王条款

值得注意的是,在预售热潮开始时,就有业内人士预测,超售后的挤兑问题、旅游业恢复时预售房间和日历房的数量难以平衡、低价对收益管理的影响等都将成为后顾之忧。

成都市律师协会旅游交通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杨树林认为,对于预售产品的使用时间段、预订门槛以及取消、退订规则等,这些要素消费者在购买时应注意双方合同约定,“如果在期限内发生满房无法使用现象,双方应该协商,采取延期、错峰、退款等方式解决。”

杨树林表示,酒店对预售产品的数量以及在旺季时每天可接受的预售产品兑换入住的订单数量,都应有精细的计算,如果预售时只是盲目地追求订单数量,就会造成消费者旺季时集中挤兑,如果这时候酒店再以酒店满房干脆让消费者改变行程的方式,拒绝或者延迟兑现低价入住的承诺,那么造成的不仅仅是经济损失,还会使酒店信誉受损。“尤其是对于预售期限,如果一味要求限期消费、不退不赔,这并不符合市场的公平交易原则,涉嫌霸王条款。”

“消费者在预订酒店时,可优先通过酒店官方渠道预订,同时保留退订政策、房型信息等信息截图,以便在发生争议时合理争取权益。”(李彦琴)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律师服务 B05 酒店“预售”买时容易约时难 2020-12-14 2 2020年12月1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