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东
我们中华民族历来推崇和弘扬名节。“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失节”是百姓光宗耀祖的追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君子铁骨傲然的秉性。“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是军人血洒疆场的光荣。“宁以必死,不苟幸生”是文人清高守节的自豪。“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是清官治国安邦的责任。翻开中华历史,每逢乱世大难或遇外强侮辱民族危亡之时,必然有无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仁人志士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和“壮士一去不复返”的献身精神和民族气节而扬眉出剑、横刀立马、前赴后继地冲锋陷阵、赴汤蹈火。即使面对血光烈火、粉身碎骨的死亡,也会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慨然赴义。
名节不仅谱写了辉煌历史,光耀了民族而成为民族精神之永恒,而且更是每个人修身立世之根本。古人倡导的“不矜细行,必累大德”就是要求无论是做人,还是做官,都要始终以名节为本,勤修身、善积德、树正气;都必须时刻注意自己日常的言行小节而防微杜渐。否则,既会有损自己的道德品行修养和一生一世的清白名节,也会使一些不良言行恶习日积月累愈演愈烈。这对于每一个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共产党员是带领人民群众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先进代表,共产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其名节好坏取决于人民群众的评价。只有把名节视为生命而倍加珍惜的真正公仆,才能无愧于共产党员的称号而深受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爱戴。反之,就会受到人民群众的唾弃而失去民心。
可见,每一个共产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务必要时刻牢记清代江南提督张伯行的自勉联:“一丝一粟,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益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唯有如此,才能保得住名节、守得住底线、抗得住诱惑、聚得住群众而成为领导人民群众实现中国梦的坚实力量。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