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版:读者呼声

对养老机构“跑路”要扎紧篱笆

本文字数:1036

资料图片

  □卞广春

入住养老机构已经成为重要的养老方式。民政部数据显示,全国目前共有各类养老机构4.23万个,床位429.1万张,收住老年人214.6万人。然而,近期涉养老机构的服务纠纷有逐渐增多趋势。记者在北京、长沙、南昌等地调查发现,多地发生养老机构“跑路”事件,一些老人动辄数十万元的养老钱被卷走。(1月2日新华网)

养老机构“跑路”频发,直接关系到这些老人的晚年生活幸福,也关系到社会公众,尤其是其他老年朋友及其家庭对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的忧虑。防止社会对养老服务谈之色变,当务之急是要扎紧养老服务的“篱笆”,或借鉴预付卡管理办法,防止养老服务走预付卡纠纷的老路。

养老机构固定资产投资较大,回报周期较长,资金链紧张,是养老机构老板“跑路”关键的一个原因。由于这一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有些养老机构便以销售会员卡、优惠卡等名义,让老人存入一定金额,以获得优先入住资格和费用打折优惠,或向预存资金的老人承诺,按一定比例返还本金和高额利息。这既为个别养老机构老板“跑路”打下了伏笔,也因为涉嫌非法集资,超出了养老机构的经营范围。

当前亟需重视的,是如何监管养老机构的资金,防止养老机构“吸金”。监管机构确保养老机构的资金安全,确保养老机构的正常运营,保障养老机构老人的合法权益和预期幸福,非同小可。在这一点上,有关方面可以借鉴预付卡管理模式,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对老人交付给养老机构的资金(服务费、押金、预存金等),进行分类统计,实施收支管理。对预存资金,应督促养老机构履行风险提醒和告知义务,并明确预存资金不得超过一定比例。

同时,应以审慎经营原则,形成预案机制和处罚条款,应对养老机构“跑路”。养老机构老板“跑路”,必有前兆。养老机构长期亏损,短期支出较多,老人投诉较多,或承诺预存资金有分红收益,相关方面都应引起重视。通过走访,能获知更多信息;通过约谈,可了解养老机构老板的经营思路;通过资金使用限制等办法,控制老板“跑路”。

当然,养老机构老板“跑路”,因而严管养老机构也要防止管得太死。《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养老机构管理办法》等法规施行后,养老事业之路看似已经铺平了,可养老机构设立、成长、运营却未必尽如人意。一方面,要以公开、公平、更开放、优惠的政策,吸引、鼓励更多的投资者涉足养老机构;另一方面,要从民生、公益的角度,密切关注养老机构的运营和发展,完善相关制度,使养老服务更加平易近人,让老人更有安全感和幸福感。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读者呼声 B06 对养老机构“跑路”要扎紧篱笆 2021-01-05 2 2021年01月0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