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7版:法治随笔

英国一场饮茶的公案

本文字数:903

  □闻一

在中西文化关系通史上,茶叶和丝绸、瓷器是明清海上丝绸之路上最常见的商品。

荷兰首先于1610年购买中国茶叶,英国则1669年才首次从中国进口茶叶,18世纪初,茶饮已在英国各阶层人士中享有口碑。饮茶之风的兴盛主要还是源于中产阶级和贵族阶级的追捧,成为其富足、闲适和家庭社交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当时,围绕饮茶在英国引发了一场公案。1756年,著名旅行家和慈善家汉威发表了一篇《茶说》,认为:各种进口中国茶都是阻碍着英国生产的发展,把国家弄穷(初期一磅茶叶价格约15—16先令),还对健康有害,尤其是破坏了女性的天生丽质,没精打采、消化不良、疲惫、懒惰和忧郁之类情绪状态都与饮茶有关。他提倡戒茶,并提议先由女士做起,对宣传戒茶的女士以资鼓励。《茶说》一文惹火了作家约翰逊博士。这位著名人士是《英语大辞典》的编纂者,还是《莎士比亚集》的编注者。身为老茶客的约翰逊旋即给《文学杂志》写了题为《中国茶》的反驳文章,大谈饮茶的诸多好处,并在文章结尾自曝茶瘾,说自己白天喝茶咽饭、傍晚喝茶解闷、夜半喝茶忘忧、早起喝茶提神,二十年来茶炉子从未冷过。汉威看了不服,再写文章回应,约翰逊当不相让,再书一笔答辩。两人对垒,吸引不少文人墨客,各自“站队”,参与“笔战”。当然见仁见智,谁也说服不了谁,谁也无法阻止中国茶在英国的畅销,中国茶依然备受英国人青睐,各地还成立了不同阶层的“英国茶会”民间组织。

英国从中国大量购买茶叶,资金不免成为一个重大问题。于是,英国政府先以印度的棉花为替代支付品,(18世纪中叶,中国自产棉花已跟不上人口增长所带来的经济需求,1785年—1833年共进口印度棉花13404659担,年均273564.4担。)作为茶叶的替代支付品,棉花的产量毕竟有限,成本也高,于是继之以鸦片交易。英国在大量购买茶叶的同时,明目张胆地向中国倾销鸦片。鸦片的毒害自然引起了清代朝野的分歧和争执,道光年间,英国由林则徐销烟为借口发起鸦片战争,从此中国历经了“落后挨打”的漫长苦难。

由茶叶与鸦片的交易而引发战争,这也许是当年汉威与约翰逊那场公案所始料不及的。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随笔 B07 英国一场饮茶的公案 2021-01-27 2 2021年01月2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