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法治随笔

老房的记忆

本文字数:975

  □余凤

假日期间,和娃爸外出办事,回来的路上,娃爸特意绕道到最初来上海曾经居住过的两处地方兜了兜,很多记忆涌上心来,很是感慨。

一处是十几年前刚来上海的租住地,在上师大附近,这是我们在上海的第一个落脚点。犹记得那会我俩从杭州满心期待地来到上海,那会梅陇还有一个火车站。下了火车后,因为带着行李,我们扬招了一辆出租车,到达目的地后,司机师傅看了看我们的目的地,又看了看架着副眼镜、皮肤白嫩、文质彬彬的娃爸(那会还没娃),嘀咕了一句“你就住这啊”。这个地方其实是农民自建房,我们租的是底楼一间,带简易空调,应该是那一带相对比较好的一间,房东是知青返沪人员,租金500。跟房东软磨硬泡了很久,房东看我们面相还比较和善,终于同意付二押一,记得交完三个月房租后,我俩身上就所剩无几了。好在过了不久,娃爸就发工资了,帮我们度过了燃眉之急,还记得发工资那天,娃爸感觉像拿了笔巨款,跑回家的路上兴奋地把一条领带给跑没了。

因为房子是底楼,比较潮湿,经常有各种小虫子,让我非常害怕。住了大半年后,娃爸动了买房的心思。犹记得刚住那会时就说这地方要拆迁,但十几年过去了,去年才终于拆迁,今天去看,已经夷为平地。

兜到第二处住处,这是我俩来上海买的第一处房子。说到这,还真要感谢娃爸的果断,否则就错过了买房的最佳时机。那段时间,他经常跟同事讨教买房的信息,经同事指点,他看上了上海南站附近的一处老公房,那会上海南站还在建。老公房在六楼,一室户,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们问亲戚朋友借了一部分、并向银行贷了一部分,将这套40平米的小房子买下来后,再请装修师傅进行了简单地粉刷。搬进去前,我俩一起自己打扫,一起蚂蚁搬家似的把我们的家当搬进去。

在这个住处,我们有了我们的宝宝,那是2008年9月。记得怀孕期间,婆婆还在老家,每次娃爸下班都骑着自行车去菜场,买回鱼虾、水果做给我吃补充营养。

我俩看着这些熟悉的房子、道路甚至是店面,一起回忆着那些年的点点滴滴,他用自行车载着我上班,一起去买菜……

孩子出生后,这套一居室实在太小了,我俩决定把这套小房子卖掉,还记得月子期间跟娃爸一起去看房,很快就定下来了一套两室两厅,小区环境和住房条件瞬间好很多,再后来又因为娃读书和方便我工作,我们就换到了现在这套,眨眼在这套房子里也住了7年……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随笔 A07 老房的记忆 2021-02-01 2 2021年02月0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