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振华
一部描述70后、80后、90后三代职场女性不懈追求自我价值的电视连续剧《正青春》热播引发网上热议。女一号稚嫩的演技虽被普遍吐槽,但她“一惊一乍”的标签式形象,反倒让观众格外服膺二号女主演殷桃的“戏骨级”对戏。戏是大结局了,我想说几句戏外的话。
《正青春》故事的背景是上海,剧情当然是虚构的。一家名为SW的国际品牌化妆品集团中国区总部,从几个销售总监之间的业绩角逐,从彼此竞争CEO的明争暗斗,从恩师爱徒转瞬即成敌手,从有着原生家庭残缺自卑感的“成功”女性与名企“少东”一场成功的姐弟恋……越是“入”戏,就难免越“见”戏外,让人不能不对这样纯粹是某种编导意念的“传声筒”心生疑虑;坚持问题导向,无疑是新时代的“灵魂工程师”使命所在。今天无数年轻人奋斗拼搏的创业之路,总不应该是剧中从头到尾演绎铺展得如此这般几乎时时处处都充满着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到头来分崩离析的条条人生险路吧。
一个来自外埠的普通大学毕业生,为了自己难舍的初恋,只身在大城市打工揾食。不料偶遇慧眼识良将的帅才,吴谨言饰演的章小鱼,从此成为殷桃饰演的林睿悉心栽培的“打单”强手和知心好姐妹。且不说章小鱼能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从普通柜员一跃而成为知名外企SW中国区总助是不是天方夜谭,而观众并没有像看到《安家》里孙俪扮演的店长房似锦那样耽于吃苦耐劳的可感可佩,及其聪颖伶俐的可近可爱。与其说网上一片吐槽声,是因了章小鱼扮演者“装”出来的“假”,不如说是观者心理上对编导刻意设计、大肆渲染的职场之“险”之“恶”,自然产生了排斥感乃至厌恶和憎恨。而折射出的这样普遍的社会心态,难道不值得入戏中而见戏外的人们警醒,对如何追求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如何真正倡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作出认真思考么?
当下社会,一如大行其道却不讲节制、不善自控、随心所欲的“无龄感”,我们不仅不该一味提倡甚或听任放纵,并且确实需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因势利导。同样的,不是所有“自我”都叫“正青春”;任何个体对自身社会角色的认知、评价、反思和肯定,既是实现自我价值的进取过程,但也是与人相遇、彼此相依的融合过程。
正因为我们知道的“青春受谢,白日昭只”的青春、我们体悟的杜甫所谓“青春作伴好还乡”的青春,分明就是“但道青春未谢,不知芳径苔深”的明媚春季,所以李大钊的“一生最好是少年,一年最好是春天”的感时喟叹,也成为了多少代矢志不渝、披荆斩棘的人们“敢叫日月换新天”的精神源泉和不竭动力。青春是美丽的光环不错,爱情是瓶上的鲜花也不错,不与迎面而来的春天失之交臂,不与生命中的真爱擦肩而过,尤其需要的是,对追索什么样的“财路”、走好什么样的“情路”,我们始终须保持正确的初衷。
不是所有自我都叫“正青春”,也不是所有职场都是SW。从来良禽择木而栖,好的职场不是战场,应该是招鸾引凤、凝聚人才、成就梦想的磁场。才俊的人品也好,翘楚的实力也好,一个出得了业内精英的高端职场,首先是一个有着杰出领导力、核心竞争力、人文向心力、善于激励员工发现自我、积极向上、凭借才干正当竞岗的现代化创新型企业。《正青春》中的章小鱼与林睿,从萍水相逢到携手并肩,从义结金兰到分道扬镳,我看到了不仅仅有唇红齿白、美貌如花的一众出类拔萃,我看到的更多是迷茫与清醒并存、诱惑与挑战同在、失望与失落相伴、无奈与无助相搀。如果没有了殷桃及刘敏涛精湛绝伦的表演,一部标榜“正青春”的励志剧,也就像碎片一地而难以拼缀的彩色花瓶,无人青睐。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