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法治日报》报道,在首都北京,随着律师行业的不断发展,女律师已达14000余人,约占律师总数的45%,是整个律师队伍的 “半壁江山”。今年3月,北京市律师协会对外发布《北京市女律师职业状况调查与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首都女律师的群体特征、社会总体印象、职业现状进行了详尽的调查与分析。
女律师普遍年轻高知
基于对北京823名女律师和1059名社会公众进行的调研,《报告》勾勒出了首都女律师的肖像特征。《报告》认为,首都女律师学历水平普遍较高,具有较好的职业地位且追求更好的职业表现,是一个年轻、高知和关爱社会的群体,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服务公众的愿望。在心态方面,她们普遍积极乐观,负面情绪较少,对律师行业充满希望且离开的意向弱。
据了解,北京律师群体学历主要为本科和硕士。其中,在拥有硕士学历的群体中,女律师超过一半。北京律师擅长的业务类型中,合同法和公司法居于前两位,女律师擅长的业务领域与此相吻合。在北京市律师事务所,45%的合伙人为女律师,约22%的律师事务所主任由女律师担任,这一任职比例远远低于男律师。
案件类型与性别因素
孙晓洋是北京鑫泰洋律师事务所主任,刑辩律师。在她的记忆中,并没有明显感知或者遇到过当事人因自己的性别原因表现出担忧或者干脆放弃委托,也没出现过因性别原因丢单的情况。
孙晓洋向记者分析,在自己这个年龄段,因为有了资历和社会影响力,性别因素基本会被忽略。
记者看到,这份《报告》指出,在特定类型案件里,社会公众选择律师时可能会有性别倾向,如在离婚、遗产、劳动纠纷类型的案件中倾向选择女律师,而在刑事案件、商事案件、行政诉讼中更倾向于选择男律师。
《报告》对首都女律师的职业发展提出建议,认为她们需要在自身擅长的业务领域积极发挥优势,主动影响社会公众对特定类型案件承办律师的性别印象,积极提升自身的性别自信及优势。而社会公众需要共同努力,消除职业性别偏见,帮助女律师获得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张雪泓)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