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学安
如今,消费者在餐厅吃饭时,通过手机扫码已经成为流行的点餐方式。快速普及的扫码点餐,为商户节省了人力,给顾客带来了便利,但也暗藏“强制关注”的陷阱,引发过度收集信息、存在信息泄露风险的讨论。(3月19日新华网)
“扫码点餐”似乎已经成了在餐厅吃饭的四步骤,看似简化了点餐程序,实际为消费者带来困扰。
“无扫码,不点餐”。眼下,餐饮企业推出扫码点餐,与传统的点餐方式相比,看似更有效率,也节省了人力成本,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却平添了很多困扰,也带来了信息泄露的隐患。尤其是对老年人群体来说,造成的困扰更大,因为他们要么没有智能手机,要么有也不懂得操作,结果直接被剥夺了外出吃饭的权利。充分尊重消费者的选择,如果连选择权都没有了,消费体验反而会降低。
事实上,“被迫”关注了太多餐饮商家公众号的消费者绝不在少数,而这显然会给他们带来骚扰乃至权益侵害。因为关注了对方的微信公众号,不但时不时会收到对方推送的广告信息,而且经常是半夜三更也在推送信息,给用户造成困扰。
随着移动互联时代来临,手机支付和扫码已成为很多消费场景中的标配。但将关注商家公众号设置为消费的门槛,显然于法无据,不仅侵犯消费者自主选择权,更涉嫌侵犯个人信息权等。餐饮企业推出扫码点餐不是不可以,关键要尊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并提供多样化选择,扫码点餐只能作为消费者点餐的“可选项”,而不是“必选项”。同时,要简化扫码点餐的流程,尤其是不能趁着扫码点餐,做出套取消费者个人隐私信息的勾当。
餐饮企业不能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忽视了消费者的利益。餐饮企业只提供扫码点餐,无疑损害了消费者选择权,这是法律所不允许的,消费者有权拒绝。扫码点餐让消费者没得选,于情于法难容,对此加强规制就成为必应之义,如此既规范商家的经营行为,更能督促商家保护好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而对于商家的无理要求,消费者也应该明晰自己的合法权利,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权,不能让关注商家公众号点菜模式刚上路就走偏。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