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陈友敏
在普陀区,有这样一支层层荣誉加身的班组——上海普环实业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陈扣娣班。环卫工人陈扣娣,靠着拿扫把的双手,摘得了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华东地区环卫先进人物、上海市劳动模范等荣誉。而她的接班人——成慧,在风吹日晒的环卫工人岗位上奋斗了16年,凭借自己的踏实肯干、辛勤付出,带领班组延续师傅陈扣娣的荣光,并获得了2020年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我是班长,更是党员,应该做好表率工作!”身为党员,成慧戴着党徽,遇到脏活累活身先士卒,碰到工作难点引领克难……始终用手中的扫帚、身上的汗水、脸上的笑容,带领班组为城市美容贡献力量。
身先士卒,做好表率工作
作为班长,虽然一线清扫不是成慧的主要工作内容,但她觉得只有自己埋头苦干、带头示范,才能服众,班组成员才愿意听自己的。
有一次,路面上出现了很大一滩淤泥状的污秽,恶臭难闻,吸粪车也拿它没办法。成慧就穿好胶鞋、戴上手套、拿着铁锹,一锹锹地铲。见到班长不怕脏不怕累,班组成员也纷纷上前帮忙,很快完成道路清洁工作。“当时铲的时候没觉得,铲完之后全身都是臭的。我是班长,更是党员,这种脏活累活,我不干谁干?”
在成为一名环卫工人前,成慧是中式点心师傅。从“最讲卫生的行业”到成天与垃圾打交道,成慧告诉记者:“这两行其实有共通点,点心师傅制作点心给食客以视觉、味觉上的享受;环卫工人清扫街道也可以给市民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无论是点心师傅还是环卫工人,都要讲究眼里有活、手上有活,才能将工作做好。”
创新工作,用好“扫帚”
早在2015年11月,陈扣娣班组就被上海市总工会授予劳模创新工作室。不同于科研单位,陈扣娣班组,这个环卫一线班组,也交出了一份份创新工作成绩单。
头遍精细化作业法、快速飞行“保洁法”、上门收集作业法、车站式保洁法、夜间收集工作法、“全天候”保洁法、机械组合作业法以及质量监控管理法,这些是陈扣娣班组在长期一线环卫工作中总结出来的“八大保洁作业法”。
“比如,车站式保洁法就是清扫车站要招呼。在清扫公交车站时,碰到乘客在候车,要招呼他们‘劳驾抬下脚’。”成慧解释道。
其中“上门收集作业法”则是针对沿街商铺随意乱扔垃圾的不良习惯而制定的。为了把“上门收集作业法”做好,成慧就带领班组,采集各项商业动态、污染时段、污染程度等真实信息数据,通过反复比对、深挖深剖,锁定问题,找准难点焦点,并主动对接街道市容城管、走访沿街商铺,建立微信工作群,对光新路、石泉东路、农林路、朱家湾后浜路四条道路74家商铺,垃圾如何收运达成共识。
此外,成慧还带领班员致力于环卫工具改造,以此提升作业效率。针对一线职工平时清扫道路时塑料袋、纸张容易飞扬的问题,改良抑制垃圾飞扬的渔网式垃圾兜;针对压缩站压缩机生产厂家不统一、型号不统一,维修不方便等情况,带领大家改造压缩机,提升维修速度,节约维修费用。
身份认同,更有获得感
“我很喜欢环卫工人这份工作。因为我们环卫工人为城市作出的奉献,得到了市民的认可,我们的付出被认同,更有获得感!”成慧说。
成慧至今仍然记得18年年前,上海下了一场大雪,当时全上海的环卫工人都出动铲雪。那时候为了铲雪,整个班组没日没夜地战斗在铲雪的道路上,凌晨3点不到已经在保障桥头。到了7点多,桥面、路面积雪基本清理干净,这时候有两个市民朋友跑过来说:“你们辛苦了,忙了一夜,道路积雪都铲除干净了。”
冬天铲雪后的赞赏,夏日炎炎时递来的饮料……市民的种种暖心行动,让成慧切身体会到“环卫工人”的身份认同感。“市民给我们送水的时候,心里老暖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成慧儿子高中学校的老师得知成慧获得了2018年度“感动上海年度人物”,邀请她到学校,为学生们上一堂课。
那天,成慧穿着工作服就去了学校。上完课后,成慧问起儿子: “你同学们有没有说些什么?” “他们都觉得我妈妈超棒!”“那你呢?”成慧追问。“我也觉得你超棒!”
因为工作繁忙,成慧基本没有管过儿子的教育问题,从来没去过儿子学校,与儿子也没有太多的沟通交流。这一次的校园之行,才让她意识到原来在儿子眼中,虽然妈妈很忙,顾不到家,但是职业上的付出、奉献,儿子都看在眼中、记在了心里。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