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读者呼声

百家讲“痰”

本文字数:1090

  “痰”:

4月29日,由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检察院办理的钱某芳高空抛物案在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法院当庭宣判,被告人钱某芳犯高空抛物罪,判处拘役五个月,缓刑六个月,并处罚金一千元。(4月30日《澎湃新闻》)

百家讲:

仅仅因为懒得下楼,便将700克重的生活垃圾从17楼上扔下,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这无疑已触犯了高空抛物罪,因而,钱某芳被判处拘役五个月,缓刑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千元,这是罚当其责,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

《刑法》第291条之二第一款明确规定:从建筑物或者其他高空抛掷物品,情节严重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而新的《刑法修正案(十一)》也已于3月1日正式施行,作为上海市闵行区首例高空抛物罪案件,钱某芳因17楼扔700克垃圾获刑,这无疑具有一定的警示意义。

数据显示,自3月1日以来,全国各地已发生多起“高空抛物”案件,每一起高空抛物案件都以  “刑罚”伺候告终。这说明,今后“高空抛物”不再像以前那样以后果是否严重“量刑”,不要以为扔了700克垃圾就不会获刑。

但愿通过17楼扔700克垃圾获刑这一典型案例,能警示更多的人自觉养成“高空不抛物”的良好习惯,从而共同维护我们“头顶上的安全”。——廖卫芳

“痰”:

近日,安徽六安出台规定,烟头回收五六十元一斤,大爷大妈排着长队拎着满满一袋烟头来卖,原来这是为了创建文明县城而举行的活动,却被网友吐槽:又是一个致富小技巧。(4月29日《北京青年报》)

百家讲:

高价回收烟头,明显是对市民吸烟行为的一种鼓励和放纵,乱扔烟头不再是一种不文明行为,而成了让别人致富的一种“高尚”举动,因为烟民扔的烟头越多,捡拾烟头的市民赚钱的机会越多。这会让一些环卫工人和其他市民眼睛只盯着地上的烟头,而对其他垃圾视而不见,烟头不再是烟头而成了钱,其他垃圾还是垃圾一文不值,这样选择性地清理垃圾其实已经跑偏了。

捡拾烟头还存在巨大的健康风险。因为每一个烟头上都带有烟民的口腔分泌物,用手直接捡拾,很可能造成疾病传播,烟头无疑是各种疾病的传染源,尤其在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的当下,无症状感染者乱扔的烟头还可能造成病毒传播,弄不好会造成局部地区疫情失控。

乱扔烟头不仅污染环境,影响城市形象,还可能引发火灾,危害公共安全。创建文明城市,就要倡导人们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公共环境意识。高价回收烟头的做法显然与文明创建的初衷背道而驰,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创建是好事,但相关鼓励政策要经得起推敲,切不可想一出是一出,在文明城市的创建中,这样的昏招越少越好。——李健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读者呼声 B04 百家讲“痰” 2021-05-04 2 2021年05月0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