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徐慧
“突显政法特色,昌明行政法治”。上海政法学院行政法学人秉承这一理念,强化学术自觉、勤于理论创新,为学校“建设具有鲜明政法特色的一流应用型大学”贡献出一份重要力量。行政法学科先后获批上海市重点学科(2006-2009)、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2009-2010)、上海市一流学科(2010-2012)、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建设专项(2010-2012、2013-2015)、上海市高原学科(在建),发展势头迅猛,形成学科建设不断突破创新的良性轨道。
创新的学科布局
紧扣国家“双一流”建设要求,行政法学科对接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服务立法、执法和司法实践,避免学科建设的碎片化,进一步凝练行政法学学科方向,形成传统学科与行政规制新领域、新问题相契合的学科创新方向,包括:有限政府的法治体系及评估指标创新研究方向、行政法治与特大城市社会治理创新研究方向、行政法基础理论与行政法史创新研究方向。
行政法学科积极加强学科平台建设,现已建设具有了2个省部级研究中心:上海教育立法咨询与服务研究基地,上海市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研究中心,同时在学校内部也建立了行政法研究中心、老年人权益与保障研究中心、部门行政法研究中心,整合推进行政法学科建设的突破和发展。
卓越的学科团队
行政法学科团队在学科带头人关保英教授的带领下,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取得了卓越成绩。
关保英教授现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曾任上海政法学院副校长。现担任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首席专家;中国体育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行政执法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人民调解法治研究会会长;上海市法官检察官遴选(惩戒)委员会委员;上海市规范性文件审查中心主任。曾任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行政法团队汇聚了孙波教授、陈海萍教授、杨向东副教授、王卫明副教授、黄辉副教授、邱之岫副教授、吴旅燕副教授、梁玥副教授、陈珺珺博士等一批中青年骨干人才。2009年行政法教学团队被评为上海市优秀教学团队。2011年由团队成员共建的宪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两门课程先后被评为上海市精品课程;行政法学科团队自编教材《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获上海市普通高校教材一等奖、《行政法教科书》获上海市教材二等奖、《行政法案例教程》被纳入“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丰硕的学科成果
行政法学科团队聚焦科学研究,推进法学繁荣。关保英教授三十余年致力于行政学法研究,在行政法基础理论和行政法治实践方面颇有建树,先后主持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出版学术著作10余部,代表作有行政法的价值定位,行政法的私权文化与潜能,行政法分析学导论,行政法时代精神研究等。出有6卷本个人文集。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主编和撰写规划教材10余部。行政法团队成员孙波、陈海萍、杨向东、王卫明、黄辉、邱之岫、吴旅燕、梁玥、陈珺珺等先后主持国家及省部级以上课题数十项,发表核心论文80多篇, 其中多篇被CSSCI及CLSCI检索。
据中国法学会中国法学创新网CLSCI统计,自2011年以来,我校行政法学科多年排名位列前十,最好成绩为2016年位列第二名。多年来,行政法学科在全国高校行政学科中处于国内一流水平,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学科带头人关保英教授,多次入选CLSCI高产作者、人大复印资料重要来源作者、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最有影响力学者榜单等。王卫明副教授、黄辉副教授先后入选上海市曙光学者。黄辉副教授、杨向东副教授先后入选上海市教育法治人才计划。这对于带动和推进学校法学学科建设及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学科贡献。
广泛的学术影响
行政法学科在凝练自身特色,形成区域学科优势的同时,也积极服务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及我校建设。关保英、孙波、陈海萍、杨向东、黄辉等参与了《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上海市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上海市职业教育条例》《上海市高等教育促进条例》等十几部重要法律法规的起草修订工作。
目前,行政法学科与上海市人大、上海市司法局、浦东新区人民政府、上海市绿化与市容保障局、广州市政府等各实务部门形成了多年的良好合作关系,学科组成员参与上海地方立法及其前期研究,为各级行政机关提供依法行政的政策咨询服务。2020年在新冠病毒肆虐之际,行政法团队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表疫情防控系列论文,有力回应了大众关注的防疫防控的法律问题。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