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版:律师服务

打开手机App先要看广告?

律师: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本文字数:1525

资料图片

  编者按:

每有引人关注的社会事件、法律问题发生,律师往往能在第一时间给出提示、提供服务。我们为读者采集律师对这些身边事的法律解析,让您不用出家门就可享受“律师服务”。

据“新华视点”报道,当前,手机中的各类App,已成为人们社交、购物甚至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应用。但大部分App在启动的第一时间,使用者并不能直接进入应用主页,而是会先看到数秒第三方广告,一些广告还设置各种“套路”诱导使用者点击。记者发现,这类广告不仅无法关闭,在其背后还存在着窃取用户隐私等问题。

打开容易关闭难

“现在使用手机App,打开后先等待开屏广告已经习以为常。”济南市民王云龙说,不管换再好的手机,App的打开速度都不会很快,因为总要先看上几秒的广告。

记者测试了多款手机App,发现多数有开屏广告。时间长短不一,有的时长为3秒,有的为5秒,最长的为9秒。

不少用户反映,在一些App的开屏广告中还存在各种网贷平台、博彩平台的广告,不小心点击后就会跳转到注册页面。有的页面连关闭按钮都没有,必须清理手机后台,彻底关闭App才能退出。

此外,更让用户难以接受的是,虽然大多数手机App的开屏广告页面有跳过按钮,点击后即可跳过广告。但在App的设置页面内,并没有可以取消开屏广告的选项,这意味着使用者没有办法彻底关闭开屏广告。

开屏广告对老年人造成的困扰尤其明显。一些老人在打开手机App后,往往会无意中点击开屏广告,导致跳转到其他网页中,或下载了某款软件。

“花式”伪装套路用户

记者发现,一些App还能够抓取手机用户在其他App或网页中的搜索和浏览数据,实现开屏广告的“精准”推送。

记者使用手机进行测试,在某电商软件中搜索“冰箱”并浏览一段时间,随后打开另一款App,就发现开屏广告中出现了关于购买冰箱的广告推送。

一些手机App为不让用户跳过广告并诱导其点击广告,使用了不少“花式套路”:

例如,在开屏广告页面,  “跳过”按钮设置在不起眼的右下角,颜色与背景色调一致,使用小号字体,让用户不易察觉。同时,屏幕正中央显示一个带有关闭叉号的提示,用户只要点击叉号,就被“套路”点击了广告。

此外,一些开屏广告还进行伪装,变身成微信零钱提现、微信红包、手机网络设置、未读消息、版本更新、无网络服务提示等消息提醒的模样,诱骗用户点击。

记者测试几款App发现,一旦在开屏广告界面按照广告中的“提示”点击了屏幕,便会跳转到购物App;如果手机里没有这款App,系统会自动弹出下载页面,在整个跳转过程中,使用者想取消都来不及。

还有用户表示,为了让使用者观看广告,一些App在开屏广告出现后并没有“跳过”按钮,过了2秒后“跳过”按钮才会出现。

窃取隐私须加强监管

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去年12月发布的《App广告消费者权益保护评价报告(2020)》显示,测试的600款App中58%含有广告,其中69.7%的广告没有“关闭键”。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副所长周汉华说,  《广告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在互联网页面以弹出等形式发布的广告,应当显著标明关闭标志,确保一键关闭。  《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中也规定,不得以欺骗方式诱使用户点击广告内容。

关不掉的手机App广告不仅困扰消费者,还涉及侵犯个人隐私。北京大成(济南)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博文说,手机App开屏广告难关闭,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对互联网企业强推开屏广告,窃取用户个人隐私的行为,消费者可直接向监管部门投诉。

此外他建议,在电视开机广告的规范方面,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制定了《智能电视开机广告服务规范》。互联网主管部门也可以通过制定行业标准,对手机App开屏广告进行统一规范和管理。  (邵鲁文)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律师服务 B06 打开手机App先要看广告? 2021-06-21 2 2021年06月2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