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法治随笔

党徽的重量

本文字数:784

  刘天翔

常州城内的瞿秋白故居。这座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的瞿家祠堂,如今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粉墙黛瓦之间似乎还能听到奔走呼号、从容呐喊。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瞿秋白以柔弱的书生之肩,担当着重任,迸发武装斗争的吼声。目睹人民沉浮于水火,民族接近于沉寂,他振臂呼起,跃向黑暗,成为时代浪潮中的一束光、一团火、一面旗帜、一座丰碑。

对瞿秋白而言,党徽的重量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他唱着《国际歌》行至刑场,始终是视死如归的气魄和坦荡。

在风云变幻的年代,共产党人用生命捍卫革命理想;在继往开来的新时代,这份初心和使命应该怎样践行,“时代楷模”杜富国用行动提供了答案。这位陆军扫雷战士,2010年参军,2016入党,年龄和我相仿。在一次排查中突遇爆炸,“你退后,让我来”六字胜过千言。他用身体保护了战友,自己却失去双手和双眼。从此再也无法给母亲一个拥抱,再也无法看见妻子明媚的笑脸。战友们拉着手趟过雷场,那嘹亮的军歌是对英雄的礼赞。

涓滴见沧海,临危岂顾生。杜富国胸前的党徽见证“最美奋斗者”人生的重量。这份重量承载跨越时空的红船精神,承载前仆后继的时代追寻,承载开天辟地、翻天覆地、改天换地的历史性革新。

佩戴着这枚党徽,我也走上了工作岗位,五年里每天都能感受到周围的党员前辈身上朴素的真、独特的善和别样的美。这份真是法槌敲响的一声铿锵,是国徽高悬的一份肃穆;这份善是唇枪舌战时的掷地有声,是抽丝剥茧时的静默无言;这份美是明辨是非铸就铁案激荡正义的回响,是伏案躬耕定分止争守护公平的方向。

其实,我们人生所经历的事有些可能很快就会忘记,可还有一些事虽称不上刻骨铭心,却也有穿越几十年的重量。就如同多年前的自己第一次佩戴上这枚党徽,那份油然而生的尊荣感值得用一生去追寻和守望。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随笔 A07 党徽的重量 2021-07-05 2 2021年07月0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