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法治随笔

索玛花:平凡孕育的伟大

本文字数:1717

  徐迅雷

2021年5月30日,平民英雄、  “感动中国邮递员”王顺友在家中突发疾病不幸逝世,年仅56岁。6月1日,举行告别式。王顺友的故事,又一次感动中国。

邮路一次往返最长达584公里,每走一个班要14天,通常一个月要走两班,365天中有330多天走在邮路上。30多年来,他累计行程达34万公里,相当于在雪域高原走了27趟二万五千里长征;他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每年投递各类邮件近万件,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份邮件,投递准确率达100%。王顺友被誉为中国邮政“马班邮路”的忠诚信使。

王顺友曾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敬业奉献道德模范、  《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等荣誉。2009年,被评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2019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最美奋斗者”称号。

早在2005年,新华社刊发饱含深情的长篇通讯《索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褒扬这位平民英雄。知道那环境,才明白那艰难:木里县位于四川西南部,大凉山深处,紧接青藏高原;这里群山环抱,地广人稀,平均每平方公里的地面上只有9个半人。当年全县29个乡镇有28个乡镇不通公路,不通电话,以马驮人送为手段的“马班邮路”,绝大部分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是当地乡政府和百姓与外界保持联系的唯一途径……

邮路上的深山里,零零星星地散居着一户户人家,他们附近没有集镇,更没有邮局,王顺友就成了这条路上的“流动邮局”。当县城到乡里的公路贯通后,他也不能乘车出发,而依然要牵着马翻山越岭,因为山里很多通不到公路的散户要寄信收信带包裹,不步行就不行。新华社的报道里写道这样一个细节:

有一年冬天,雪下得很大,王顺友从木里走到白碉乡已经是第三天了,他的手上有一封寄给白碉乡呷咪坪村陶老五家的信,猜想可能是陶家十多年没有音信的女儿写来的。他放下乡里的邮件又上路了,在雪地里走了10多公里,把信交到了陶老五的手上。信果然是陶家女儿写来的,说她已经在外面结婚生子,还附了一张孩子的照片。陶家人喜极而泣,王顺友也高兴地流泪了。

王顺友就像一株索玛花——只生长在海拔3800米以上的高原,矮小,根深,生命力极强,即使到了冬天,花儿没了,它紫红的枝干在太阳的照耀下,依然会像炭火一样通红。  “索玛花”王顺友的故事,还被拍成了电影《香巴拉信使》,瘦瘦的演员邱林出演男主角,真心演得好。

敬天、爱人、立业,是人生必须做的三件大事。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都是人们通过实际生活中的行动创造出来的。人的一生,如果有一片风景不断地等着你去完成,那就是美好充实的人生。王顺友说,他常常觉得自己这一辈子就是为了走邮路才来到人世上的。

王顺友有点憨,朴实得像一块石头,就像他在山歌中所唱的:  “太阳出来照山坡,照亮山坡白石头,要学石头千年在,不学半路草鞋丢”。这个世界需要“支柱”,也需要“砖块”。  “支柱”和“砖块”当然是不同的角色,不可能人人都当“支柱”,所以做一块平凡而结实的“砖块”也不错。王顺友就是这样一块“砖块”,或者连“砖块”都不是,就是一块最平凡的“石头”。但是他这块“石头”,就是偏远山区百姓群众的“支柱”。

“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这位在平凡岗位上成就不平凡的普通人,曾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而他自己最感动的是什么?他曾说,  “乡亲们需要我,我也离不开他们。每次我把报纸和邮件交给乡亲们,他们那种高兴劲就像过年。他们经常热情地留我住宿,留我吃饭,把我当成共产党的大干部……”当官员都难得“逼上凉山”的时候,大凉山深处的乡亲们,有着自己的邮递员王顺友。

平凡孕育非凡,平凡成就伟大。怀大爱,做小事,守本分,能坚持。一个人,一辈子能把一件事情做好就非常不容易了,何况是那么辛苦的一件事。在平凡的岗位上,王顺友践行着“为人民服务不算苦,再苦再累都幸福”的人生信条,他用“一个人的长征”,写就了世界邮政史上的一段传奇:2005年10月,在万国邮政联盟总部的会议上,打破131年的惯例,王顺友成为自1874年万国邮政成立以来第一个被邀请的最基层、最普通的邮递员。王顺友的事迹,一定可以载入中国邮政史册。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随笔 A07 索玛花:平凡孕育的伟大 2021-07-05 2 2021年07月0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