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菁
在庆祝建党百年的热烈宣传氛围中,一批主旋律影视剧在这个夏天如火如荼上演了,除了依旧火热的《觉醒年代》,《1921》《革命者》也陆续在大银幕亮相。尽管故事还是一样的故事,但再次在荧屏上重读这段历史,却又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也许是年过三十后对生活有了不同的感悟,也许是演员生动的演绎令人物鲜活呈现出来了,这段时间看主旋律影视剧,确实是收割了无数个“泪目”的状态。
我从小一直比较喜欢历史,研究生阶段读的也是中国史范畴专业,读过的史书大概能垒起厚厚几叠了。但每个阶段看历史,总会有不同的心境。
以前看历史,更多的是关注历史故事的脉络、事件的前因后果,很少会把注意力集中在人物本身的性格特征上。
或许那一个个名字,对当时的我来说,只是一段历史故事的主角配角,在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只是书本上的一个名字。一直到读研后,才开始关注起了故事里的“人”。
诚然,精彩的故事中总有主角和配角。事实上,不管个人在故事中扮演的角色多么微不足道,却正是这样一个个微不足道的“人”才组建起了一个个伟大的故事。而影视剧用艺术的手法,把这一个个躺在书本里的人,鲜活地展现在了我们眼前,也让青年一代在鲜活的演绎中产生了共情。
曾经在年少无知的岁月中,我们无法体会到前人为了这份安宁付出了怎么样的代价,但随着生活经历和情感的丰富和沉淀,我们越来越清楚地感受到这份“来之不易”。正如在陈延年墓前的一封封时空来信中所写的:“跨越百年来相见,只想告诉你‘这盛世如你所愿’。”
也希望每个活在当下的“我们”,能在历史长河中演绎出属于自己的一个个故事。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