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周末博客

流行和爆款

本文字数:856

  魏艳阳

疯狂与理性交织,流行和爆款总是捉摸不透、来去匆忙。即使奋力遨游在网络中,有时候一觉醒来还是会觉得奇怪,为什么一首歌、一个梗突然就火了。

被一首神曲“洗脑”是常有的事,如果非要深究这首歌为什么会火,动听的旋律、朗朗上口的歌词也算是有说服力的理由。但奇怪的是,我们愉快地消费着流行,却对它的消逝毫不在意,几周以后,这首歌从此销声匿迹,没有人再记得它。

群体是盲目的,但个体的行为却是理性、目标明确的。那些不遗余力试图创造爆款的,难不成是出于丰富人民大众精神生活的高尚情操?

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讲述从业者们如何熟稔于营销造势,搅动潮水,又如何苦于入者渐众,“行业内卷”。

不同于以往,短视频平台的兴起让这些音乐制作人们“自动洗牌”,不少人毫不犹豫投身于爆款音乐的追求中,一首歌可以在几周的时间内就被做出来并火爆全网,也可以在更短的时间里偃旗息鼓、销声匿迹。这其中要投入巨量的营销资源,并且由于进入这个行业的人越来越多,营销成本也越来越大,但最后带来的收益也是可观的。从业者们甚至搬出来自毛主席他老人家的真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我们的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情感要和工农兵大众的思想情感打成一片!”

从前唱片时代,一首歌的制作费时费力,而且往往是歌手和词曲作家们的灵感式创作。

这些作品里,有的意义虚浮,于是被抛弃,有的闪烁着光辉,于是被时代挑拣,成为时人与后辈长久的食粮。可毕竟那个时候,传播手段有限,接受投喂者寡。再好的作品总要经历漫长的延迟与失真,而有能力有手段享受的人也总是有限。

1600年前,当陶渊明吟咏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真正的农人们还在为时下的旱涝、来年的赋税发着愁;1200年前,当杜甫高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无论庙堂江湖都无人理会,这声音还要等千百年才能传进后人心中。

如今我们温饱已久,讯息传播唯一的限制也只来自于光速,却被利益裹挟的大潮淹没,无所适从。

情感的表达与接收,矛盾不可调和,成了一个无解的悖论。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周末博客 B04 流行和爆款 2021-07-16 2 2021年07月1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