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栖
前不久,团结出版社推出《在追梦路上》丛书(唐根华主编,2021年4月出版)。9部作品以体裁多元化、视域多角度充分展示了作家们丰富多彩的心路历程,这是他们热爱文学、奉献时代的生动写照。
如果说,当今时代正处于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那么,他们堪为孜孜以求的追梦者,这些作品则是在追梦路上留下的串串足迹。
文学作品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是时代岁月的记录。这套丛书充分印证了这一点。如现代派诗人白杨诗集《时光之河》和陆天松诗歌散文合集《故乡是九龙山》中的诗歌,笔触生动,情感真诚,精美诗句见思想,朴实诗风见深度,热忱地讴歌当今新时代,令人回味,促人奋进。这些诗作宛如中国梦时代交响乐中的一个个音符,彰显出难能可贵的情感诉求。丁旭光《外滩的那根老木桩》中的同名散文,以老木桩拟人手法,见证了上海外滩以及万国建筑百年风云的沧桑之变。
回眸往事,旨在感恩当今。经济学者朱林兴情系乡愁, 《晚拾旧忆》一书以90篇散记饶有情趣地记录了当年的农家生活,没有枯燥乏味的宏大叙事,有的是有滋有味的个案梳理。这位教授自云:“这样,既可以促使自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又可以丰富当今文学艺术,为年轻人了解、认识当时社会提供重要窗口,加深理解今天丰裕物质生活是如何发展来的。”钱坤忠散文集《心中的风景》中经历过的事、遇到过的人,无论是“都市风情”,还是“岁月留痕”,都充满着人生况味。因为心中有阳光,充满着情怀和雅望,世界就不缺光明,这些“心中的风景”蕴含着激励人们砥砺前行的正能量。
以创作“星”字系列而饮誉文坛的李汝保《星集大成·秦怡铭鉴》一书,浓墨重彩描述了著名出版人郝铭鉴和表演艺术家秦怡、赵丹、孙道临及导演谢晋、吴贻弓,写出他们之间可资纪念的往事,读之犹如饮酒进入微醺的境地。除了传神的音容笑貌,他还通过一些细节描写,展现其高风亮节。笔下的人物,其表现形态有所不同,而德行则是揆一的:柔中有刚、任劳任怨、自我牺牲、崇尚理想,以新时代生活为其背景,每每给读者留下了当代知识分子、艺术家的侧影。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笔端带温的描写,将其最生动的个性特征凸显在字里行间,朴素自然,又不失流丽。
这套丛书不乏表现手法娴熟的上乘之作,如翟笃钧长篇小说《白果姐姐》以上海老城厢为背景,跌宕起伏地追记了街头那位眉清目秀卖热炒白果的纯真少女艰辛生活,其言其行,给读者以美感,其命运更是给人以思考。擅长创作科幻神话剧本的作家陈柏有的电视连续剧剧本《掀诙·叩阍》 《自卫·缉拿》以诙谐的笔调,一波三折地展开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让读者获得另类的艺术享受。
记得高尔基说过:“每一本书都是用黑色印在白纸上的灵魂,只要我们的眼睛、理智接触了它,它就活起来了。” 《在追梦路上》丛书以其灵魂激发了读者的情趣,触动了读者的理智,委实是“活起来了”。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