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栖
人的一生会有连绵不断的愿望,因为个人的经历、性格、喜好和追求不同,愿望自是各异。步入暮年,人的愿望不如孩童那般天真、虚幻,不如青年那般浪漫、多彩,不如中壮年那般强烈、锐进,往往显得实务、简化。
尤其是人生即将走到尽头,已有一段时间处于社会舞台的边缘,思维能力的弱化、行为能力的退化,其愿望式微,但沉淀于内心的某些愿望依然是萦绕不绝,挥之不去,并且“奢望”兑现,以了却人生谢幕前的遗憾。日本本田公司创始人本田宗一郎财大气粗,曾是个呼风唤雨的人物,给外界的印象是想到什么就做什么。“潇洒走一回”之后,他在临终之前的一天夜里,怀着“拥抱爱妻”的希冀,祈求妻子:“背着我在病房里走一走吧!”于是,年迈的妻子就背起还在输液的本田慢慢地在病房里蹒跚了8秒钟。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以8秒钟的拥抱再次满足了“夫妻恩爱,白头偕老”的愿望。这一追求能与对方有超越语言的肢体接触,无疑彰显出真挚的爱情。
人生谢幕前的愿望,老人大多不愿表达,因为有的在年轻人看来不免怪异;即使对子女也羞于启口,因为倘要实现愿望还得烦劳相助。小辈要有同理心、同情心,理解和宽容之。在澳洲昆士兰有一辆特殊的“遗愿救护车”,它提供的服务叫“心愿”,即帮助将要离世者实现最后一个愿望。这项服务的灵感来自于昆士兰救护中心的工作人员格雷姆·库珀的一次善举。那天下午,他和同事护送一位老妪去关怀中心,路经赫维湾时,她忽然喃喃地说:“我很想停下车来再看上一眼。”因为老人曾在赫维湾住了半辈子,库珀知道这是她最后的请求,便遂其心愿。同事把这一幕拍下来传到救护中心的官方脸书上,一夜之间千百万人围观,感动了整个澳洲,因为它体现对生命的尊重,也折射出人性的光辉。
子女和社会都有帮助那些人生即将谢幕者实现其最后愿望的义务。这些愿望透着老人对家人、对朋友和这个世界深深的眷恋,一俟实现,他们便没有悲伤,没有绝望,而是带着欣喜的心情与这个世界告别。
为逝者保留体面的入殓师
昔日鲜活的生命,或老或病或突发事故而走到了终点,从此归于焚化炉,再也不得相见。送别时,亲人和朋友总希望逝者安详些,能够留下一个体面的结局。人们把这一奢望托付给了入殓师。
杭州萧山一家殡仪馆的入殓师90后陈韵秋以她出色的工作,为逝者置办出一身体面,也给家属多一份宽慰。在她看来:“逝者也是一个个生命,只是我们在帮助他们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我们要给他们最后的尊严。”
入殓师的工作,并不是只有为逝者整理遗容那么简易。当遗体推出存放处后,陈韵秋首先会对逝者深深一鞠躬;给逝者淋浴清理后,替遗体进行一次SPA按摩,手指抚过逝者僵硬的身体,为其放松肌肉,便于穿衣;然后修手指甲并进行化妆。2019年的一天,3位交警因公殉职。由于事故发生得过于激烈,逝者的遗体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形和缺损。陈韵秋为遗体进行了高质量的器官塑形,帮助失去耳朵的交警捏出一个“耳朵”。最终3位英烈得到了完美的对待,宛如“睡着了”,现场警察们向陈韵秋行礼致谢。
陈韵秋曾经看过一个电视节目,觉得入殓师这个职业关涉到人生的最后一程如何有尊严地走完,他们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很重要。于是,她高中毕业后,填报了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专业,立志成为一名合格的入殓师。虽说常有人将这份工作视为“不吉利”,但陈韵秋并不忌讳,且全身心投入,每年精心处理400多具遗体。因为她认识到:人性不止是对生者,对逝者也得讲人性。死亡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对于阴阳两隔的抗拒。经由入殓师之手,让逝者安详离去,也让生者解开一份心结,了却一份意愿,这便是“陈韵秋”们的存在价值和人生意义,人们理应尊重他们的付出,且虔诚地行一个注目礼!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