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法治随笔

读《万物简史》有感

本文字数:1348

  □孙贵颂

《万物简史》([美]比尔·布莱森著,严维明、陈邕译,接力出版社出版)是一部分量很重、质量很高的书。

说分量重,我买的这个彩图珍藏版,整整2公斤,捧在手里,沉甸甸的;

说《万物简史》质量高,是内容的丰富多彩和书写的令人着迷。

《万物简史》是一部现代科学发展史的巨著,既通俗易懂又美不胜收。

作者比尔·布莱森,是享誉世界的旅游文学作家,他用清晰了然、明白晓畅的笔法,结合科学家们的一个个发现,勾勒出自然的演化史和人们认识宇宙、探索万物的科学历程。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

惊奇和感叹组成了此书,历历在目的天下万物组成了此书,对于现代人了解大千世界的无穷奥妙,掌握万事万物的发展脉络,起到了穿针引线、启蒙领航的作用。

书中回溯了科学史上那些伟大与奇妙的时刻,引用了近年来发现的最新科学成果,几乎每一个被作者描述的事件,都奇特而且惊人——

关于宇宙的起源,竟然是一个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得见的奇点;对于现代人的“来路”,书中给出了明确答案:7.4万年前,印尼苏门答腊多巴超级火山爆发,使全球人口减缩到不足几千人。而这些幸存者,就是我们现代人的共同祖先。从这个意义上讲,某些人哪有什么种族优势可言!再如流感病毒的可怕:“一战”期间,美军的伤亡人数80%是流感造成的,有的部队死亡率高达80%,仅仅在1918年秋至1919年春,美国就有548452人死于流感。有人估计,当时的全球死亡人数有1亿之多。科学家为此得出结论,人类能够在这个地球上产生、成熟、壮大,实在是一件极其偶然、极其幸运的事。“生命史……是一个大规模淘汰的故事,接着是少数幸存的品种的分化,而不是通常认为的不断优化、不断复杂化、不断多样化的故事。”

还有那些为了寻求自然规律而不惜冒险的行为:牛顿将一根大针眼缝针压迫眼球,为的只是看看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富兰克林不顾生命危险,在大雷雨里放飞风筝,从苍天处获取闪电;卡文迪许在自己身上做电击强度实验,竟然到了失去知觉的地步;女科学家罗萨林·富兰克林,在发现DNA结构的过程中,起到了核心作用,但却饱受大男子主义之苦。她因长期在接触X光的环境里工作而又很少穿防护服,年仅37岁就患癌症去世(4年之后,那些排斥她的同事却获得了诺贝尔奖)。我们不禁由衷地钦佩那些为科学而献身的伟大人物。

由此想到我们国家,对于青少年的教育,十分强调阅读经典。而一谈到经典,除了国学即四书五经、《老子》《庄子》、四大名著等之外,像《万物简史》这样有关人类科学发展史的科普名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献,理应被列入我们阅读而且是必读的经典书单之中。每一个具有高中学历的人,都可以很轻松地接受书中的知识。而像《昆虫记》那样既是科普文字、又是文学经典的著作,青少年更应该一读再读。

当合上《万物简史》这本厚重的大书时,一种失落、甚至是沮丧的情绪浮上心头。洋洋65万字,出现了数百位科学家的名字和他们的事迹,我却没有发现有一个科学家出自于中国,几乎全是清一色的欧美人和澳大利亚人。只是在谈到古人类时,作者把“北京人”发现的成果全部记到了一位英籍加拿大人步达生的头上。而实际上,“北京人”的发现,最大的功臣应是裴文中与贾兰坡。这也许是作者的偏见和资料的缺乏所致。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随笔 A07 读《万物简史》有感 2021-08-30 2 2021年08月3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