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季张颖
法治报通讯员 张超
昔日好相邻因为一堵承重墙闹到对簿公堂,无法沟通的双方让案件步入执行。近日,徐汇区人民法院执行法官沈怡明耐心释法、柔性执法,不仅督促被执行人恢复了拆除的承重墙,还修复了破损的邻里关系,让因为一堵墙而剑拔弩张的楼上楼下重归于好。
王阿婆、李先生住楼上楼下,是20多年的老邻居,原本邻里和谐、相安无事,然而一次装修却让两家人对簿公堂。
因为住在老小区,房屋面积较小,为了显得厨房开阔,李先生在装修时特意拓宽了厨房门,拆除了部分厨房门旁的墙体,而这堵墙恰恰属于承重墙。二楼王阿婆发现后担心长此以往影响房屋安全,找到李先生委婉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可李先生认为仅拆除小部分不会影响房屋安全,一来二去两家之间的隔阂逐渐扩大。
几次争吵过后,王阿婆先投诉到物业并反馈到城管部门,后又诉至法院,法院支持了王阿婆的诉请,但李先生对此置之不理,王阿婆遂申请强制执行。
今年9月初,执行法官沈怡明与申请人王阿婆一同来到李先生家。可随着交流深入,两家人情绪变得激动起来,王阿婆坚持要求将承重墙恢复原状,而李先生则不愿配合。法官当即决定采取背对背的方式与双方进行沟通。
沈怡明法官稳住双方情绪并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一方面,向申请人王阿婆表示将依法督促一楼履行判决,要求其稳定情绪、积极配合法院执行;另一方面,向被执行人李先生阐明不恢复承重墙的危害及法律后果。同时法官从情理上和李先生分享“好乡邻胜过亲”的道理。听了沈怡明法官的细致分析,李先生再三思考后,表示愿意配合法官将墙体恢复原样。
人的工作做通了,接下来要解决墙的问题。老房子房屋图纸不清晰,被执行人也不了解墙体的相关数据。沈怡明法官实地勘察后,提出既然是承重墙,一楼二楼应该无差别,遂带领众人来到申请人家中实地查看。一支电笔、一把皮尺、一柄铁锤,再加上一台开关修复器,法官宛如一位装修师傅,熟练地拆开了墙上的开关盒,确定了承重墙的厚度、高度、材料等基础数据。
今年10月下旬,一堵崭新的墙体立在原处,鉴定机构现场对墙体恢复情况进行鉴定,结果合格。王阿婆心中的石头落地,不住地向法官表示感谢。10月底,双方在笔录上签字确认墙体恢复,案件圆满执结。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