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建民
这是中宣部授予的“时代楷模”张连印说的。
他是河北省军区原副司令员、少将军衔,2003年退休后,回到家乡山西省左云县张家场村,绿化荒山、防风治沙,改善生态、造福村民,身患癌症,依然奋斗不止,把荒滩荒地变成了郁郁葱葱的林海,为左云县环境改善和京津风沙源治理作出了突出贡献。
我含着热泪读完《河北日报》关于老将军人物事迹的通讯,感慨颇多并心多仰慕。
践行初心使命的高标。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为人不愿与草木共腐,都有着不同的信仰与追求。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就是一辈子为人民求解放、谋幸福。张连印做到了,他小时无亲家贫,靠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后当兵入伍。40年的军旅生涯,他把全部青春献给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事业,成为少将军衔的高级干部,本来退休后可以在大城市颐养晚年,却义无反顾回到塞北苦寒的乡村向风沙宣战、植树造林。18年来,植树1.8万余亩、200多万株。他不图名不图利,为了造林贡献出个人的积蓄、女儿的贷款、儿子的存款,并将生态建设成果全部无偿交给集体。2011年,他被诊断为肺癌中期,手术后一输化疗药就呕吐,一梳头发就一绺绺往下掉,5个月化疗后又毅然回到朝思暮想的林场……是什么支撑着老将军如此拼搏,“我是退休了,没职务了,可我的党员身份还在,这是我一辈子的职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是我一辈子的义务。”老将军持守“一辈子”的初心与使命、追求与信仰,已然化作激彻人心、不懈奋斗的金石之声。对于共产党人来说,不论从事什么职业、担任什么职务,老将军的言行无疑是牢记党的初心使命、践行党的宗旨的高标。也许我们一时做不出老将军那样的业绩,但“一辈子”学而力行、奋斗不息当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应有追求。
竭力艰苦奋斗的模范。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将军老家位于毛乌素沙漠边缘,是典型的黄土丘陵缓坡风沙区,也是京津风沙源治理区,“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白天点油灯,晚上堵门风。”老将军横下一条心,“在这儿多种一棵树,首都就少一粒沙,大伙也多一份绿色的希望。”他在荒山坡搭起15间低矮的既是家也是库房的平房,门窗、家具淘自二手市场,办公桌椅等来自朋友废弃的物件,靠硬脊梁、铁肩膀开始了他的“第二战场”。他在荒山贫土上辛辛苦苦种下上万棵樟子松树苗,但转年六七成的树苗被狂风吹倒吹跑。他锚定目标不服输,订阅几十本林业方面的书籍结合实际研学,经过多年实战,总结出符合本地自然气候的“二十四字造林法”,开启了左云县周边地区首次大规模成功种植樟子松的范例。“看到黄沙已被逼到几乎消失,就像打了胜仗,心里头挺欣慰。”老将军的卓越奋斗至少传达给我们这样一个信号:事业是干出来的,成就是创出来的,只要具有超常的意志、恒心和科学的方法,就一定会做出不同寻常的业绩来。
持守一心为民的榜样。“踏石留印、抓铁有痕。”老将军为民造福的誓言是靠一步两个脚窝的行动落实的。他承诺一不要地权二不要林权,30年后生态建设成果全部无偿交还集体和土地原来的承包者。他拿出积蓄后,两次向银行贷款,老两口退休金用来过日子的那部分最少。他自掏腰包建起苗圃基地,小樟子松、小油松、小云杉、小新疆柳等苗木无偿提供给需要植树造林的十里八乡的群众。特别令人心疼的是,有一次他打车去县城买种树工具,返程路上,汽车撞到马路边的树上,肋骨断了一根,头上疼得冒汗,说话有气无力……有了这样不畏生死、铁心为民的七十多岁老将军站立在前头,乡亲们更乐意承包荒山荒沟、合作培育苗木、兴办家庭小林场,因地制宜种蔬菜水果、杂粮,搞养殖等,荒滩变林场,换来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行笔至此,如果还有谁不理解共产党人一心为民的要义与外现,认真学学老将军的感人事迹,总会在心底受到震撼,寻求到真谛。
赓续革命传统的表率。“火炬的点燃不是为了本身。”老将军一心为民的表率既带动了广大村民造林治沙,也感染教育了孩子,儿子由开始对父亲的很不理解,到放弃副师职后备三年的前程,毅然陪父亲一起植树务农、绿化荒山,成为接力父辈的后来人。老将军欣慰地说:“无论当官还是务农,只要是为国家为人民做事,就能体现自身价值。”老将军还在县乡党委帮助下,将自己盖的杂物仓库、大小车库全部腾出来改造成展厅、教室,建起清风林教育基地,亲自担任讲解员,数次面向干部群众和青少年宣讲党的光辉历史,开展艰苦奋斗、创业为民的传统教育,弘扬党的优良作风,被誉为“新时代的甘祖昌”“穿军装的杨善洲”。
“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老将军这颗革命的“种子”退休不退志、一心为人民,他做到了。新时代依然需要这样的火种,一切有理想有抱负有担当的共产党人,都应该观照老将军“一辈子”的表率行知,发扬革命传统,做出不凡业绩,不负历史使命与人民嘱托。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