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贵颂
春节过后,遇到一邻居,劈头一句:“年味淡了!”
其实这种现象早就有了,只不过这两年由于新冠疫情的搅和,又上升了一两个层次而已。
先说拜年。过去大年初一起来,满街串,这家进,那家出。这厢问:“三叔过年好!”那边回:“老侄发大财!”要多贴心有多贴心,要多热闹有多热闹。现在呢?人手一机,发个微信:“春节快乐!”就打发了。想想也是无奈之举。从前过年,合家团聚,其乐融融。而今要想全家凑到一起,实非易事。我弟兄四人,分别在四个城市生活,相距近者百里,远者千里,过年根本无法凑到一起,只能各穿各的新衣,各戴各的新帽,各挂各的灯笼,各吃各的水饺。至于放鞭炮,响应号召搞环保,就免了。
再说走亲戚。过去的亲戚,近的以米计,远的以里计,亲戚之间的“走”,是实实在在以脚步丈量。而如今,亲戚或在四面八方,或在五洲四海。要想来往,不是坐火车,就是乘飞机,这般麻烦与折腾,任谁也不情愿。如果不幸遇到疫情封城,进不去出不来,要多尴尬有多尴尬。
更为重要的,是亲情淡漠了。过去论起来,是某人与某人还未出五服(即五代),是近亲。而如今,甭说五代,二代、三代已经开始疏远,虽说仍有血缘关系,但却亲不起来。
究其原因,一是亲戚作用的降低乃至丧失。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亲兄弟要抱团,为的是“打虎”;父子要抱团,为的是“上阵”。亲戚要常联络,过年要走动。一旦遇到困难,家人与亲戚首先伸出援手。许多年前,大哥搬家,我俩借了一架地排车,一车一车地搬运东西,吭哧吭哧,累得够戗。然而斗转星移,事过境迁,情况起了大变化。去年我的邻居搬家,找了一家搬家公司,付费几百元,人家就把所有的东西从旧居运到新居,自己甚至连出力流汗的机会都没有。
其二,年轻人的亲情观念淡化了。本来,网络时代,人人都有手机,打电话,看新闻,发抖音,转账付款,逛朋友圈,出示健康码,离了手机寸步难行。然而却有朋友告诉我,他儿子出去一趟大半年,居然连个电话都没往家里打过,这有多么不可思议!想想我年轻时,参军入伍,离家千里,与家里唯一的联系方式,就是写信。白天忙于学习训练,晚上趴在被窝里给父母写信。家书抵万金哪!而现在,有些年轻人,智商挺高,情商亦可,然而德商却不敢恭维。他们能与同学、同事、朋友打得火热,却把自己的父母兄弟,视为路人甲。亲戚不用说,更得往后靠。写信已经丢进历史仓库里了,而打电话、发短信、发微信、视频通话,可选项很多,既方便又快捷,但就是勉为其难,极不情愿。
春节既是中华民族的喜庆节日,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而这种文化,以风尚习俗为形式,以人情往来为根基。而如今,人情冷淡了,民俗的水准自然坠落。“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人味不浓厚,年味怎能不疏远?
2005年,韩国向联合国呈交了一份“江陵端午祭”的申遗报告。联合国考察后认为,端午这种古老的祭祀活动,在韩国江陵要比中国保留得更加完整,更加原始,和千年之前中国的端午节非常接近,于是通过了这项申请。消息传来,我国同胞唏嘘不已。而春节,虽然在我们这里越来越冷清,越来越平淡,但在东南亚一些华裔集中的国家,那里欢庆春节的气氛却比我们热烈、隆重得多。就连一些欧美国家,也把春节过得有滋有味。我鸡抱鸭子瞎操心,担忧有一天,这个“最中国”的节日,会不会也被别人“抢注”了?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