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法治随笔

鸽子也是人的尺子

本文字数:1192

□于文岗

假日,朋友携妻女游大连,发朋友圈儿一组图:  “大连的鸟真不怕人”。画面是生动美妙的:朋友的妻女在一个城市广场,手、肩、胳膊上全是鸽子,白的、黑白与灰白,也有花的;朋友本人照片上,还有展翅欲飞抑或欲落的鸽子,和谐吉祥,其乐融融。

不仅大连,很多地方的鸟也胆儿肥。莫看北京天安门广场搞活动放鸽子遮天蔽日,平时广场上一只鸽子也看不到。前几天在地坛公园见过一群,不怕人也不太近人。试图靠近些,但鸽子总保持一定距离,近不到伸手可摸。北京一些水域,也有了鸟类定居。《人民日报》社院内有个金台园,园内有个小微池塘,竟有天鹅在此栖身安家。

“鸟越来越不怕人”不仅是中国现象,也是世界风景。欧洲许多城市,广场鸽长期与人“互不侵犯,和平共处”。在南美,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五月广场上黑色灰色的鸽子,飞起来一群,落地上一片,就在脚底下拌和。走路也要当心,真怕一脚下去踩上。另在微信上见居住北美的一位朋友,发“幸福一家”视频:两只大鸟带两只小鸟在草坪上悠闲地漫步。道白颇俏皮——大鸟告诉小鸟:  “没有人来打扰我们,亲爱的别害怕,别害怕……”

“鸟不怕人”是时代进步,也是长期过程。世世代代,哪有鸟不怕人?哪有不怕人的小动物?鸟夹子、弹弓子等家什,就是冲着鸟发明的!即使近年,北京还发生“鸟事”:丰台区东高地某小区,因为鸟屎掉在某人车上,绿化队便忙了一天,强拆了小区内树上所有鸟巢,一时舆论哗然。当然,后来变成了一堂全网的生动爱鸟课。

不管咋说,几十年来,随着野生动物保护法的颁发实施,“爱鸟日”  “爱鸟周”  “爱鸟月”活动开展,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情愫根植于心,鸟与人的关系和距离也愈加密切和拉近。不仅鸽子,更多鸟类及小动物,都越来越不怕人了。

“鸟不怕人”蕴含一个朴素道理,你对它友善跟它好,它就信任你,和你亲密、近距离以至零距离。反之,就和你保持安全距离提防你。人与鸟,人与一切动物,包括人与人,莫不如此。虽然鸟不懂人话,但人的行为语言鸟明白。鸟类以及大多数动物,在同类中也有信息沟通交流,并且不同地域的同种鸟类,也像人类一样有方言。一鸟受伤害,会迅速传播到同类,形成群戒群防。同样,一鸟得善待,也会即刻传遍群鸟,出现群仿群效。广平县有个东湖,湖内天鹅成群,与人很友好。据说,曾有个“想吃天鹅肉”的馋嘴男,夜捉一只天鹅作了下酒菜,被依法严惩。人们引以为戒,就有了后来天鹅“不怕人”。

鸽子以及鸟与人的距离,实质上也是人与文明的距离;鸟与人的密切程度,也反映一个地方的文明程度。因而考察一个地方人们的文明素质,只要与广场鸽、与各种鸟类近距离接触一下,即可验证,而且真实可靠。因为这是一个时期人们群体文明的累加,不是迎接检查一时突击所能奏效的。从这个意义上说,  “鸟不怕人”,实在是鸟对人类莫大的褒奖。

——照此逻辑,鸽子,也是人的尺子。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随笔 A07鸽子也是人的尺子 2022-02-14 2 2022年02月1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