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 成
据媒体日前报道,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卫生健康局因日照市中心医院医生厉某在网络上直播妇科手术,对该院作出警告、罚款人民币5万元的处罚决定。涉事医生厉某已被刑事拘留,11名相关人员被严肃追责问责。(2月11日《科技日报》)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种直播平台应运而生,网络主播这个行业也愈发火爆。同时,由于直播行业的准入门槛低,导致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诸如妇科手术室成直播现场,这只不过是个人隐私被直播侵犯的一个缩影,或者说是一个“升级版”罢了。究其根源,发现又是流量至上作祟。
直播中无底线蹭流量的问题日益严重,或者说是由来已久。从经济学逻辑上来说,这分明是利益驱使所致,具体说是直播侵权违法成本低、收益高,但是这种侵犯隐私的直播行为却能广泛存在,甚至背后的监管困境和生态建设并未引起高度重视。实际上,作为一个以年轻人为主要用户的平台,直播平台对内容的把关尺度一直被认为相对宽松。
数字经济中,很多商业模式的特点,就是通过流量变现来获取商业利益,因此流量在企业估值、投融资等活动中是一个占有很大权重的考量因素。但是科技向善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也不是一个想象的愿景,更不是要求平台抛弃对商业利益的正当追求,而是要通过理念的更新和规则的重建,让科技力量背后的平台运营者、使用者和相关方都能更有同理心和边界感,从而在商业价值和公共价值之间,作出真正向善向上的权衡,找到发展与秩序的平衡点。
这就要求,在难免有平台或企业的发展观出现扭曲,导致一些反常现象出现时,相关职能部门要及时完善网络生态建设,划定道德边界、法律边界,并以之作为对抗流量至上的关键手段。近年来,除《网络安全法》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基础层面的相关规定外,为了规范网络直播行业,相关部门还出台了《关于加强网络表演管理工作的通知》 《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更有针对性的规定,对网络直播平台的行为规范和责任都进行了明确。这些为治理直播乱象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相关职能部门需要辅以包容审慎、合理有效的治理手段,让机器识别和人工审核相结合,加强内容监管和市场格局引导,进一步促进直播和短视频行业健康发展。同时,尽快形成一种协同治理的模式,通过行业组织及社会监督等,通过多方生态共治,使之导入良性循环的新轨道。此外,对严重违反法律法规的主播,要拿出强硬的态度和手段,依法开展联合惩戒,及时有效清除“害群之马”。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