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版:读者呼声

百家讲谈

本文字数:1100

事由:

近日有网友曝出自己在投递简历后被裁,怀疑信息被某公司提供的一项名为“离职倾向分析”的服务监控。对此,该公司销售人员称,员工的网络行为都有记录,公司产品提供这项服务,能帮助管理者判断出具有离职倾向的员工。  (2月13日红星新闻)

百家讲:

所谓“离职倾向分析”,说直白一点就是监控手段,用以员工的管理不只是涉嫌侵犯员工隐私,还涉嫌干涉了员工择业的自由,手段不正当甚至违法。  “离职倾向分析”涉嫌侵犯个人信息隐私,但又与传统的个人信息泄露、买卖有很大的区别,求职者放在求职网的简历,其信息是开放的,而非定向的,目的是实现求职与聘用最大化的匹配,这也决定了任何人获取这些信息都不会构成侵犯个人信息行为。但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使用这些信息,如果是用人单位聘用备选,显然是劳动者所乐见,而如果像“离职倾向分析”,第三平台通过采集用以赢利、劳动用人单位用以监控员工,显然就超出了合理的边界。

去年9月实施的《数据安全法》第八条规定,开展数据处理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社会公德和伦理,遵守商业道德和职业道德,诚实守信,履行数据安全保护义务,承担社会责任,不得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利益,不得损害个人、组织的合法权益。第五十一条规定,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数据,开展数据处理活动排除、限制竞争,或者损害个人、组织合法权益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罚。

《数据安全法》的这些规定,为数据获取与处理应用划出了明确的法律界线,以此来判断类似“离职倾向分析”这类监控服务,不难厘清其性质。因此,类似的信息系统应当被禁用并追究其法律责任。——房清江事由:

长期停放在某个位置,车主难寻、无人问津的车辆,有一个形象的称呼——“僵尸车”。记者近日随机走访北京市西城区、朝阳区、通州区等地10多个街道路面及小区发现,“僵尸车”屡见不鲜,这些车辆普遍脏乱不堪,车窗玻璃蒙上了厚厚的灰尘,看上去完全无法使用。  (2月10日《法治日报》)

百家讲:

治理“僵尸车”考验的是城市治理智慧。目前对于“僵尸车”,官方并没有明确的界定,这就需要完善立法,让“僵尸车”的处理有法可依。通过明确如何认定“僵尸车”、认定以后的处理程序、对于无法联系到所有权人或管理人的“僵尸车”采取何种措施等,让“僵尸车”的处置有法可依、有规可循。

目前对于路面上“僵尸车”的执法依据主要还是违停。所以,交管部门对违停车辆须依法加大惩治力度。此外还应加强车辆登记及报废环节的管理工作,强化车主责任,防止报废车辆成为“僵尸车”。交警、城管、社区等更有必要多方联动,尽量规避与遏制“僵尸车”的出现。——杨玉龙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读者呼声 B06百家讲谈 2022-02-15 2 2022年02月1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