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7版:法治青春

你负责逐梦冰雪,我负责温暖世界

——2022北京冬奥会大学生志愿者掠影

本文字数:2129

江苏省镇江市大学生志愿者绘制“迎北京冬奥会”主题灯笼。

近日,江苏省如皋市吴窑镇农家书屋内,小朋友进行迎冬奥会主题绘画创作

冬奥会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精彩的赛事、激烈的奖牌争夺、运动员展现出来的力与美、澎湃的爱国情怀……而对教师们来说,冬奥会是课堂,有丰富生动的教材;对学生们来说,冬奥会是成长的足迹,是担当的力量。

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会,青春、担当、成长的志愿者,每一个惊艳世界的精彩瞬间背后,都有许多人默默的、细致的努力。台前与幕后,赛场与场外,每个人都有一个关于冰雪的梦在绽放。

微笑:全世界最通用的语言

“冬奥会的赛会志愿者要求与普通志愿者不同,需要储备更加专业的知识技能、掌握更加严格的服务标准、面对更加艰苦的工作环境。”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孙昕说。

孙昕是北京冬奥会首钢滑雪大跳台场馆中体育业务领域的志愿者,赛时负责运动员的身份识别与通行管控,是运动员通往赛场最后一道关卡的“守门人”,是场馆中通行权限最高、距离运动员最近的志愿者。

孙昕是“老志愿”了,上大学以来志愿服务时长已达700小时。通过24门线上培训课程、6门线下培训课程以及多次的场馆岗位培训后,他成为一名北京冬奥会赛会志愿者。

“接受并完成挑战,一定会是我一生中最值得回味的骄傲时刻。”孙昕说。

同样在首钢大跳台赛区工作的王怡文与冬奥结缘是在2020年暑假社会实践中,“北理工冬奥暑期实践团”与冬奥场馆首钢滑雪大跳台合作创作的冬奥文化墙绘作品——《逐梦冰雪,相约冬奥》,王怡文是上墙绘制者之一。

成为冬奥志愿者之后,她“希望在日常志愿活动之外能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展现冬奥的魅力文化”。不过,王怡文的工作是负责信息和失物招领。

“通过线上学习我对这个岗位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观众而言,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岗位,在观看比赛途中,遗失物品或拾取他人物品的情况时常会出现。能否获得及时的帮助会直接影响观众的奥运体验。”王怡文说。很显然,这个女孩已经获得了志愿者这份经历的馈赠。

“都说志愿者的微笑是北京最好的名片,我也想通过自己的微笑成为北京的名片。”北京交通大学的丁博阳是国家体育馆的交通保障志愿者,他现在每天坚持锻炼,力图展现最佳的体能和精神面貌。

丁博阳的同学,笑容灿烂的张天晴负责看台服务,离赛场很近,但是大多数时候,她的工作需要背对赛场,面对观众。这并没有让她觉得遗憾,在张天晴看来,看台可能出现突发状况,比如票务纠纷、赛时冰球飞入看台等,这样的工作需要强大的沟通和应变能力。

“我很高兴能为这次冬奥会献出自己绵薄的一份力,守护好中国的形象,并让她更上一层楼,因为我是炎黄子孙,而在这种场合中我代表着中国,只要需要,我永不缺席。”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的岑冠浩是一名华裔侨胞,他的工作岗位是媒体服务,给各国记者提供所需要的帮助。

担当:并不总是在聚光灯下

选拔、培训、测试、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宣传、物资供应、生活保障、餐饮服务、交通支持……成为奥运志愿者,对大学生来讲,是令人兴奋的经历,但是对他们所在的学校来讲,则是一场考验。特别是疫情之下,要求变得更高更细致。

场馆经理、场馆志愿者、城市志愿者、保障人员、专业领域志愿者、开幕式闭幕式演出人员……一下子很难说清楚中国人民大学究竟有多少人在为冬奥会努力,他们中,最长的隔离时间从2022年1月中旬至4月初。

“精益求精、万无一失。”中国人民大学校团委书记杨子强说。

北京交通大学的志愿者担负“相约北京”测试赛冰球比赛的志愿服务任务,凌晨返校也有热餐热水。

工作、隔离的同时,学生的学业不能受影响更是重中之重,各学校为此都做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北京交通大学面向每名志愿者,配备学业导师、就业指导师、朋辈学习伙伴,建立了“N+1”学业就业保障机制。

该校党委副书记许安国介绍,针对小闭环志愿者,学校制定了课件笔记讲解、线上指导、作业帮扶等学业“加餐”方案,保障健康观察期间每人100G的网络学习流量,累计帮扶215门课程。校团委还为全体志愿者提前办理课程请假、缓考手续。

北京理工大学是首钢滑雪大跳台志愿服务的主责学校,首钢滑雪大跳台是北京赛区唯一雪上项目场地,是距离北京冬奥组委最近的场馆,而且没有安排测试比赛。“可以说我们的志愿者是北京赛区志愿者‘门面’中的‘门面’,所以我们应该以更饱满的状态去面对。”首钢滑雪大跳台志愿者经理、北理工学生事务中心副主任马晓宁说。

怎么做到更饱满?用更长时间、更努力、更扎实的培训工作来换取。线上,该校依托北京冬奥组委信息与知识管理平台成立学习督导小组,一对一督促志愿者完成学习。线下,由冬奥志愿者培训师和校内相关领域专家组成培训师资团队,通过讲座、模拟、研讨等方式开展19个小时的培训课程,内容涵盖思想教育、心理健康、应急救护、志愿礼仪、扶残助残等专题。

“回忆起这一年多来的准备工作,有过因为疫情而不得不开展线上培训的艰辛,也有过为了准备好丰富多彩的宣讲活动而工作到深夜的难忘,更有在演练活动中深感自己工作意义非凡的自豪。”北理工首钢滑雪大跳台闭环驻地领队江海霞说。

工作,每一个细节都不能遗漏。疫情防控,每一个死角都不能放过。即使如此,老师们也没有忘记过年这件大事。北理工为每一位志愿者和家人写了一封信,慰问春节。中国人民大学则努力营造“温馨办冬奥,欢喜过大年”的氛围……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青春 B07你负责逐梦冰雪,我负责温暖世界 2022-02-15 2 2022年02月1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