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这次考验,大学生会获得更为广阔的思维和文化审视的经验,会在文化比较中更为清晰地认知我们自身,认知中华文化。”中国人民大学体育部副主任、人文奥运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树旺教授说。
志愿者,联合国定义为“自愿进行社会公共利益服务而不获取任何利益、金钱、名利的活动者”。我国大学生志愿活动由来已久,大学生们在志愿活动中接触社会、关爱他人,同时也收获成长。
李树旺说:“志愿服务和志愿精神对于青少年成长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大学阶段的学习是青少年由学校走向社会的一个过渡期、适应期,也是学生们社会化程度逐渐完善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们为社会服务、为他人奉献的志愿精神,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心,为学生未来适应社会打下比较牢固的心理和情感的基础,是学生社会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席卷全球的疫情给中国大学生上了一堂大思政课。2022年,在全世界体育赛事已经超过两年没有现场观众的前提下,为世界奉献一届有现场观众的精彩奥运会,对大学生志愿者们来讲也是一堂“行走的大思政课”。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中国向世界的承诺。这一个冰雪之梦,既寄托着人类对体育的理想,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的精彩一刻。
“在服务冬奥中砥砺家国情怀,在时代的广阔舞台施展才华,在冰雪中让中国青年的风采温暖全世界。理解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重大意义,会激励年轻人将青春梦和冬奥梦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江海霞说。
春节之前,志愿者们进驻场馆,各高校都举办了出征仪式。一张张青春的笑脸上充满期待、紧张,更多的是自信飞扬。
“冬奥会是一个广阔的国际平台,志愿者的表现和精神面貌代表了我们这个民族。学生们在与国外友人或运动员交流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多元化的文化和思想,在此过程中如何坚守自己的政治底线,如何展示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对他们而言是一次严峻的思想和政治的考验。”李树旺说。
此外,做志愿者服务冬奥会,也会激发、鼓励大学生对体育的热情,提高体育参与,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成为更好的自己。
李树旺说:“当代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一个社会和家庭都很重视的话题,近年来,党和政府不断要求学校加强体育,督促大学生提高体育参与。冰雪运动是我国青少年大学生都比较喜爱的运动,它对于提高大学生综合性身心素质具有其他运动项目难以取代的价值和作用。” (图文来源:光明日报)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