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每有引人关注的社会事件、法律问题发生,律师往往能在第一时间给出提示、提供服务。我们为读者采集律师对这些身边事的法律解析,让您不用出家门就可享受“律师服务”。
据《羊城晚报》报道,不只防脱发,还能白发变黑发,小小黑芝麻丸真有大能量?近日,冲上热搜的黑芝麻丸被监管部门辟谣引发关注。律师表示,非药品类产品宣传具有医疗功能属于违法行为。
打响“发际线”保卫战
狂掉发、青年秃、少白头等脱发年轻化现象越来越普遍,年轻的你开始“发际线”保卫战了吗?丁香医生《2021国民健康洞察报告》显示,脱发已位列健康困扰前十,脱发年轻化趋势愈发明显,其中存在脱发困扰的95后、00后人群占比均达到33%。同时,阿里健康数据显示,城市地区线上脱发治疗药物人均年消费均超过260元。
年轻群体的防脱战已然在火热进行。记者在多个电商平台发现,一批宣称依据传统古法调制、可防治脱发白发等功效的网售商品销售火爆,如人参黑芝麻压片糖果、滋养乌黑增发糖果、黑芝麻丸等。
在上述商品的描述中,大多数产品的介绍中,都将“防脱黑发”“疏通毛囊”“以黑补黑”作为噱头进行宣传,部分产品注明了“老年白”“劳累白”“遗传白”“少年白”等适宜人群范围,并承诺使用一定疗程转好后停用不复发。不过,这类压片糖果、黑芝麻丸是否有副作用,大部分商品均没有相关描述。
“脱发从病理原因角度来看,主要是雄性激素脱发、免疫细胞攻击毛囊引起的斑秃以及压力太大导致的精神性脱发三种类型。”中山大学药学院(深圳)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旭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雄性激素源性脱发可通过非那雄胺、米诺地尔这两款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另外两种类型脱发症状国内外还没有经临床试验后批准的治疗药物。
对于民间“以黑补黑”、靠黑芝麻类食品就能固发生发的传言,王旭升也给出了解释。 “最新的科学研究表明,白发是因为毛囊里面没有黑色素细胞了,连这类细胞都没有的话,吃这些都是没有意义的。”王旭升说, “吃黑芝麻补头发”跟“吃核桃补脑”的说法一样,根本性质都是伪科学。同样,食用人参等中药材促进血液循环来生发的说法,也没有临床试验的数据支撑。
宣称疗效涉违法
记者留意到,在电商平台以及小红书、微博、B站等平台的帖子里,号称具有防治脱发、白发变黑发功能的压片糖果和黑芝麻丸食品并不少。
根据《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八条第一款规定, “保健食品之外的其他食品,不得声称具有保健功能”。按照《食品广告发布暂行规定》第十三条规定, “普通食品、新资源食品、特殊营养食品广告不得宣传保健功能,也不得借助宣传某些成分的作用明示或者暗示其保健作用”。保健食品拥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和行业门槛,需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予以批准。如果以普通食品宣称疗效,对广大患者构成误导和欺诈,涉及违法。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北海国际仲裁院仲裁员钟兰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依据《广告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以及《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八条的规定,非药品类产品宣传具有医疗功能已经属于违法行为,其次,食品类产品宣传对“脱发、白发有一定改善效果”属于涉嫌夸大、虚假宣传,商家的宣传已经违反了上述法律的规定。
若消费者因商家虚假宣传购买产品导致症状加重,商家应承担哪些责任,消费者又该如何维权?钟兰安介绍,商家可能承担的责任有以下三类:一是民事责任,对消费者进行相关的赔偿,包括惩罚性赔偿;二是行政责任,相关政府部门可能对商家作出责令停止发布广告、责令消除影响、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行政处罚;三是刑事责任,若发布虚假广告情节严重,则涉嫌构成虚假广告罪,处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
消费者在维权时,可以要求销售商、生产商进行协商解决;若无法与销售商、生产商协商解决,还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政府部门进行投诉。另外,消费者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商家承担法律责任。
“根据《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商家可能要退还购物款并对消费者进行赔偿。若商家违反了《食品安全法》,需要承担至少一千元的赔偿金;若是商家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则需要承担至少五百元的赔偿金。消费者可以选择赔偿金较高的法律作为赔偿依据。”钟兰安说。
(许张超 薛仁政 丁玲 郑敏珊)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