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新法讯

《职业教育法》二十五年首次大修 职校生升本科、读研都将成为可能

本文字数:1361

提起职业教育,人们往往多不待见。“考不上高中才去读”“上职校没有前途”“职业教育就是低等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如何打破对职业教育的偏见?2021年12月20日,  《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二审稿(以下简称“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时隔二十五年,《职业教育法》迎来首次大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天堑将被打破形成互通,并鼓励普通中小学增加职业教育启蒙等教学内容,职业学校学生实习也将获得更明确的法律保障。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实现互通

长期以来,义务教育后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泾渭分明,且职业教育往往被认为发展空间较小、学生升学就业受限,故而民众认可度并不高。对此《草案》第十二条规定,国家建立健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产教深度融合,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重,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初级、中级、高级职业教育有效贯通,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吴恒表示,职业教育学生如果只能在一个体系内发展,难免产生“焦虑”。要让公民和学生根据自己发展志向和能力进行自由的发展,使中等职业教育学生有机会在毕业后进入实施职业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继续学习,也可以进入普通教育体系的普通高等学校继续深造。

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任海涛教授在接受本报《新法讯》采访时提到,从以往经验来看,义务教育后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是截然分开的,老百姓的传统观念认为普通教育这一求学路径更能够找到体面的工作。正在修订中的《职业教育法》将使职业教育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有很大上升空间,现在有职业教育本科,未来还会有研究生培养。山西、辽宁等地已陆续出台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指导意见。

中小学增加职业教育教学内容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王继平日前表示,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都来自于职业院校毕业生,职业院校的社会认可度显著提升。

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明显滞后,呈现出大而不强、多而不精和供需脱节的现状。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张晓庆提出,要提升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契合度,建立适应教育和培训质量的财政投资体系,用于制造行业的人才引进、项目学科建设等事项。

需要注意的是,  《草案》新增规定,应当支持和鼓励普通小学根据实际需要增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开展职业启蒙、职业认知、职业体验与劳动技术教育。任海涛告诉记者,职业教育启蒙非常重要,小学课程可以对职业类别做简单形象的介绍,中学课程则可以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更好地指导学生在未来就业过程中能够将兴趣、爱好和特长结合起来,对于我国将来的终身教育体系也将大有裨益。企业应保护实习生获得报酬的权利

“被强迫去指定的工厂打工”“无缘无故被克扣工资”“天天加班却没有加班工资”“因工受伤而得不到赔偿”,此类职校生的实习经历近年来常见诸报端。

针对实践中存在的违规实习乱象,任海涛指出,  《草案》中已明确,企业应当保护实习生的休息权、获得相应劳动报酬的权利、购买相应保险的权利等,并且规定都要在实习协议中予以明确。职业学校则应当确保实习单位为正规的实体单位,并且应当与实习单位协商,为学生提供与其专业相关联的实习岗位,确保学生的职业技能通过实习获得提高。(见习记者  朱非)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新法讯 04《职业教育法》二十五年首次大修 职校生升本科、读研都将成为可能 2022-03-22 2 2022年03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