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周末博客

“烟火气”和“悬浮感”

本文字数:998

徐荔

最近,剧集《警察荣誉》引起了不少人的讨论,评价最多的就是它的“烟火气”。而看了导演和编剧的采访,也了解了它为何能引发那么多人,尤其是基层民警的共鸣。因为它虽有戏剧性,但仍保持了“来源于生活”的本色。

一直觉得政法类题材是影视剧的宝库,每次采写到或情节狗血或办案过程曲折的案件,都觉得“这简直是编剧都编不出来的”,而那些办案的警察、检察官、法官、律师,身上也有着许许多多的故事,不一定都是惊心动魄的,但一定都是真实的、能打动人的。然而,可惜的是,近年来虽然政法类题材的影视剧不少,能因为“真实”而打动人的却不是很多,有些作品里的主题导向正能量,案件故事也不错,可总让人觉得离生活太远了,用一个现下还算热的词来说就是“悬浮感”。

有的剧改编自小说,主人公是孤胆英雄或是天才型高手,缺少一定的“烟火气”这可以理解,观众还是能从这类作品里找到推理探案的乐趣,着迷于能力超群的主人公的个人魅力。可若是打着源于现实的旗号,实际呈现的却是缺乏真实感染力的作品,那就令人费解了。比如有的剧里,无论主角或配角大都时刻保持精致妆容、西装革履,穿的住的用的都价格不菲;主人公的身上要么有着板正的“高大上”人设,要么有着天大的秘密、血海深仇,男女主人公也大多是要在工作中产生情感纠葛的,而且模式几乎都是从互相看不顺眼到慢慢了解、相亲相爱……如此一来,哪怕讲述的案件故事源于真实,却因为细节、人设上的悬浮难以让人共情。不同类型的剧有不同的展现方式,用拍偶像剧的手法呈现政法类题材作品,只注重戏剧性和“赏心悦目”并不合适。

政法工作者当然不乏帅哥美女,但他们真正的风采和精彩的故事不是外在行头,不是情感生活,而是他们为维护公平正义尽忠职守的样子。也不是所有的政法工作者都有机会面对大案要案,激烈的枪战、凶恶的犯罪者,他们可能一辈子不会遇到,但这不代表他们的身上就没有好故事。以基层民警来说,可能一个“狗咬人”的事件就能讲出一串故事。其实,观众要看的不只有惊心动魄的警匪故事,只要是打动人的,哪怕鸡毛蒜皮也有吸引人的力量,近年来一些警务纪实观察类节目频繁受到好评也印证了这一点。

艺术源于生活,创作可以高于生活,但根还是要扎在现实生活里,政法类题材的作品尤是如此。好口碑不是靠流水线、套路或是“流量”得来的,而是需要创作者沉下心挖掘、创作,尊重事实、遵循客观规律。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周末博客 A06“烟火气”和“悬浮感” 2022-06-17 2 2022年06月1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