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法治社会

中山公园昨正式“打开”围墙

突破了社区、商区、校区、园区之间的藩篱,释放出更多公共空间

本文字数:1051

□记者  陈颖婷

本报讯“3,2,1!”昨天上午9点45分,四位长宁社区代表在全场的见证下,推开中山公园万航渡路一侧的3号门,宣告百年中山公园正式向市民打开围墙。伴随着中山公园全面打开,突破了社区、商区、校区、园区之间的藩篱,释放出更多的公共空间,在这里,“百年校园”与“百年公园”融合开放,“百年古树”与“百年建筑”交互掩映,“百年道路”与“百年公交”穿行其间,形成宜居、宜业、宜游、宜乐的城市生活典范。

此次中山公园开放及品质提升,涉及万航渡路沿线约700米长的空间更新和公园开放,旨在提升中山公园整体的绿化景观品质和区域慢行系统的感受度,衔接好华政校园的整体提升和开放,进一步彰显百年校园、百年公园、百年古树、百年公交、百年道路、百年建筑的风貌价值,为市民提供更有温度的慢行休闲城市空间。公园3号门围绕百年古梧桐树打造“梧桐广场”,打开围墙、重塑公园入口;东段公园2号门打造“华阳广场”,迁移公交20路始发站,新建煤精亭及候车亭,并打造新景观“种子池”;公园2号门与3号门之间,拆除围墙后将人行道迁移至公园内部,原先的人行道改为非机动车道,同时拓宽机动车道,彻底改变万航渡路原先“车易堵、人难行”的状况。

中山公园围墙打开后,原本在园内的百年悬铃木、英式园门、铜顶等著名景点也随之“走”出公园。长宁区绿化市容局副局长王晔菲介绍,中山公园3号门旁傲立的梧桐树,历经150多年的岁月洗礼,终于从封闭的园内“走”出来,置身开阔的城市空间。这棵梧桐,是整个华东地区树冠最大、树干最粗(5个成年人合围)、树身最高的,有“华东第一悬铃木”的称号。通过对沿线的绿化空间进行了梳理和整合,广场内钩子形特色亭廊、古树、铜顶、报廊等元素加上小方砖铺地,使梧桐广场别有一番风情。古悬铃木周围由60厘米高的矮栅栏围合,起到保护古树的作用。

此次改造还实现了公园与市政道路的融合,综合提升万航渡路(凯旋路-华阳路)的车行及慢行空间。原先万航渡路道路狭窄,供行人走的步道非常局促,还会出现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现象。本次改造中,将中山公园沿万航渡路的城市界面全面打开,将万航渡路人行道移至公园内,将原人行道改造成非机动车道,同时将机动车道路拓宽,进一步提升了交通畅达的便捷度。同时,将中山公园北部的慢行步道和万航渡路的慢行空间进行整合衔接,今后市民从中山公园不仅可以东西横向畅行,体验苏河贯通的城市轴线休闲空间,还可以南北纵向穿越,感受愚园路、武夷路等美丽街区的别样魅力。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社会 A04中山公园昨正式“打开”围墙 2022-09-09 2 2022年09月0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