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晓刚
记者近日梳理中国消费者协会历年投诉数据发现,家电维修始终是消费者投诉的热点之一,投诉内容包括“乱收费”“维修质量难保证”“旺季难预约”“夸大故障”“诱导维修”等。
(9月17日《法治日报》)
为了规范家电维修市场,2012年起施行的《家电维修服务业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家电维修经营者应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悬挂营业执照,明示服务项目和家电配件的收费标准、质量规范、质保期限以及投诉电话。多位业内人士提出,现在很多品牌在官网公布的维修点虽然明确标注了某电器公司,但实际上这些售后点的规模、实力参差不齐。
生活中,许多消费者为了避坑,往往会选择厂家指定的售后维修服务点,因为根据相关规定,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对于所售产品承担“修理、更换、退货”的责任和义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三包”服务。可未曾想,不少厂商出于成本考虑,将维修服务外包给第三方,却没有实现有效管理,导致“山寨维修”欺负消费者不懂专业知识和技术,忽悠消费者,过度维修,令诸多消费者很是“受伤”,也损害了家电品牌的信誉。
近年来,针对消费者诟病的“山寨维修”乱象,不少地方、行业协会等都出台了新规,对家电维修提出新的要求。如重庆市家电联合会牵头起草的《重庆市家电维修业服务质量规范》,对从业企业资质、诚信、设备设施、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培训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服务要求。上海电子产品维修服务行业协会鼓励行业企业间互相调剂服务人员和通用零配件,确保酷暑期间服务响应时间保持在48小时之内……这些举措,对于遏制家电维修中的各种违规违法乱象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要彻底治理这一行业顽疾,除了呼吁企业珍惜羽毛,对指定维修点加强监管外,更需要商务等管理部门从社会环境、管理体制、信用体系、从业者素质等多方面着手,对乱收费、山寨维修、踪迹难寻等维修问题进行常态化治理,从根本上剪除滋生乱象的土壤。总之,“山寨维修”已经到了脓包必须捅破的时候了,否则行业的这一顽疾,将大大损害中国家电产业的健康发展,影响行业向高端转型的步骤。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