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版:读者呼声

押宝“聪明药”小心反被误

本文字数:1044

□丁家发

为了提高孩子学习成绩,辽宁辽阳市文圣区一名家长购买了网上售卖的一种“聪明药”,结果导致孩子身体不适,就医时才发现“聪明药”有问题,于是向警方报案。近日,辽宁省辽阳市警方破获一起网上贩卖管制药品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1名。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9月16日《燕赵晚报》)

为了提高孩子学习成绩,不少家长往往“病急乱投医”,在网上购买所谓的“聪明药”给孩子服用,希望孩子中高考能取得一个好成绩。然而,“聪明药”毒副作用大,提高成绩莫损害了健康。“聪明药”应从源头上严管严控,才是治本之策。

“聪明药”的主要成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药哌甲酯,仅用于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发作性睡病,以及某些药物引起的嗜睡、呼吸抑制及昏迷,是我国第一类精神管制药品。“聪明药”在短期内或能提高学习效率,但最终会引起大脑器质性的改变,从而对智力、记忆、逻辑推理等脑功能,带来毁灭性的损害。而且,大剂量服用“聪明药”还会成瘾,将严重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根据《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我国对精神药品实行定点经营制度,第一类精神管控药品不得零售。但在利益驱动下,不法人员在网上大肆兜售“聪明药”。销售“聪明药”等同于贩毒,必须予以严厉打击。但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由在监管上存在一定的缺位,没有在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加以严格管控,导致“聪明药”通过地下渠道和网上交易猖獗。而医生的忠告、相关部门的提醒,根本就挡不住家长购买“聪明药”的狂热行为,特别是在中高考前夕,更是“聪明药”的销售旺季,也是违法犯罪分子活动最为猖獗的时期。

因此,从生产、销售等源头上,严管严控“聪明药”等精神类药品,才是遏制“聪明药”滥用的治本之策。其一,要堵住对药品生产企业的监管漏洞,防止其绕过监管非法销售“聪明药”;其二,对医生开具精神管控类处方药,要严格登记、管理和控制,防范借治病之名由医院渠道流出“聪明药”;其三,加强市场监督,严禁销售“三无”或劣质产品冒充“聪明药”坑害学生,对违规或含违禁成分的保健品、药品,坚决予以取缔;其四,网上兜售“聪明药”行为,应当以贩毒论处严打,进一步提高违法犯罪成本,以起到强大的震慑作用。堵住源头,“聪明药”便很难流入市场了。

此外,提高学习成绩,要靠脚踏实地、刻苦努力。家长应当从孩子的身心健康方面考虑,提高成绩切莫押宝在“聪明药”上。否则,长期给孩子服用“聪明药”,对孩子精神和身体上造成不可逆转的严重伤害,到时后悔就晚了。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读者呼声 B06押宝“聪明药”小心反被误 2022-09-20 2 2022年09月2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