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权威曝光

孩子把“神奇动物”带回家

孩子养异宠引来质疑 专家建议:养宠不能凭新鲜

本文字数:3060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软萌可爱的大眼蜜袋鼯、会吐口水的羊驼、生人勿近的蜥蜴和守宫……近年来,一群“神奇宝贝”成为越来越多青少年的心头爱。异宠市场火热的同时,也伴随着不少吐槽和质疑声。到底实际情况如何呢?记者走访多家宠物市场,采访数位小主人,探究青少年热衷饲养异宠背后的故事。

异宠“俘获”青少年

在13岁的杨濯瑄(化名)家里,有13位特殊的家庭成员——两只守宫、七只龟、三只甲虫和一只螳螂。“我从一年级开始养甲虫,陆陆续续添了很多新品种,它们都是我的朋友。”杨濯瑄笑着说。

养宠物六年多来,杨濯瑄逐渐从中找到了独特的乐趣。“小时候爸妈带我去野营,我在一片树林里发现了两只独角仙,当时觉得特别新奇,就把它们带回了家。”杨濯瑄说,这是他第一次养宠物,在随后的日子里,他学着自己繁殖甲虫,观察它们从毛毛虫化成蛹,再破茧成甲虫的过程。

饲养宠物,父母算是杨濯瑄的启蒙老师。昆虫讲座、自然博物馆、森林公园……一家人是常客。杨濯瑄说,第一次接触守宫这个新鲜的品种前,父母陪他查了很多资料,“他们从不觉得这是个奇怪的爱好,反而很支持我。”

当下,像杨濯瑄父母一样的开明家长越来越多。周末,位于海淀区的新官园花鸟鱼虫市场,约七成顾客是年轻家长和孩子。

在一家售卖昆虫的店铺门口,一位母亲抗拒地连连后退,在她面前,五只西瓜虫正在一个透明塑料盒里四处乱窜。孩子解释道,自己刚上初一,生物课老师让每位学生抓五只甲虫观察,全家上阵都没捉够,只能到市场买回家完成作业。“我们支持孩子多接触自然、认识生物,就是我有点怕虫,只能让孩子爸陪着一起观察了。”孩子妈妈说。

“神奇宝贝”乐趣在哪儿

异宠为何能“俘获”众多青少年的心?记者采访了多位小主人,发现种类繁多的异宠不仅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还适合不同性格的青少年,让他们体会私人定制般养宠的快乐。

6岁的怡心(化名)是个文静腼腆的小姑娘,家里养着两只守宫和三只龟。父亲刘先生说,相比于猫狗鸟等好动的宠物,守宫和乌龟一般不会发出响动,每天只需喂食一次,安静又省心。

活泼好动的青少年,则更喜欢蜜袋鼯、仓鼠、龙猫等互动性强的宠物。举起手臂,张开五指,手心面向高处,就会有一只蜜袋鼯展开如降落伞一般的翼膜,飞向手心。小俊杰(化名)每天放学回到家,宠物蜜袋鼯都会以这种“仪式”迎接小主人。

“异宠的流行反映出青少年的交往需求和好奇心。”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上官芳芳分析,青少年在性格养成阶段,尤其渴望同伴和家长的认可和陪伴,异宠则作为一种沟通交流的媒介,满足青少年个性化的交往需求,寄托情感,缓解孤独。

上官芳芳认为,家长要重视现象背后反映出的亲子沟通和陪伴不足的问题,“有些家长过分重视学习成绩,忽略了对孩子的关心和陪伴,使得有些孩子将情感寄托在别的事物上,其中就包括饲养宠物。”上官芳芳提醒,家长要对青少年养宠进行适当且温和的引导。

“软磨硬泡”带回家,扔给家长养

“求求您了,给我买一只吧!”“我可以花压岁钱自己买。”“真的想要,我一定负责到底!”……宠物市场里,总能听到孩子们真诚的恳求。不论是撒泼打滚,还是软磨硬泡,多数家长最终还是选择妥协,让孩子如愿以偿将宠物带回家。然而,等新鲜劲儿过去,养活宠物的一系列“麻烦事”还是得靠家长完成。

允涵(化名)在他10岁生日这天,为自己挑选了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一只无毛豚鼠。这只无毛豚鼠,像个缩小版的河马,全身无毛,体形圆润,呆萌的样子很招人喜欢。店铺老板介绍,它们吃青草和种子,不爱叫,好养活,是店里的“销冠”,深受小朋友的喜爱。

“我以后少玩电脑游戏,不管吃喝拉撒都伺候它!”在允涵信誓旦旦的承诺下,母亲杨女士最终花费1000元为儿子买下了这份意料之外的生日礼物。当晚,杨女士就在朋友圈发了一段话:“小铲屎官,希望你坚持下去,好好照顾它,让它陪伴你到18岁。”一个月后,杨女士在朋友圈更新道:“儿子开学,伺候小家伙的重任交给我了,一天喂三顿,一周洗一次澡,闲着的时候还总想让人抱,感觉又多了一个‘儿子’……”

记者发现,类似这种“起初孩子想养,最后家长被迫养”的情况不在少数。多位异宠店铺老板表示,曾发生过宠物售出一段时间后家长来退货的情况,原因无非是孩子新鲜劲儿过去,把宠物“扔”给家长养,但家长时间精力有限,最终无奈选择弃养。“这种事在异宠这行发生得尤其多,因为本来家长对异宠的接受度就较低,所以更容易出现弃养的行为。”

养宠不能凭新鲜  培养责任心

出于好奇、求异等心理,跟风饲养异宠,却不了解其习性,一旦后期出现“不亲人”“味大”“难养”等问题,青少年很容易因新鲜劲儿过去,出现弃养行为。北京农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讲师杜孟泽表示,弃养造成的影响远比我们想象的大。

“如果遭到弃养的是非本土物种,且适应我国的自然环境,就会造成外源物种入侵,严重破坏本土生态平衡。另外,有些异宠品种是专门作为宠物引入的,脱离人类庇护很难生存,弃养就等于给它们‘判了死刑’。”杜孟泽说,这类异宠虽对生态破坏较小,但其体内可能包含有害微生物,对生物安全造成威胁。目前,我国已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养宠行为。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基础兽医系副教授刘天龙说,青少年养宠应从建立责任心开始。家长要正确引导孩子充分考虑,判断时间、精力是否适合养宠,并挑选适合自己的品种。养宠前要征得所有家庭成员的同意,学习饲养宠物所需的基础常识,保证可以提供相应的物质要求,选择合法合规的渠道购买。“一旦做出决定,就要把宠物当成家庭中的一员来看待,一切弃养行为都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此外,宠物的生命健康应当得到尊重和保护,饲养人不得始乱终弃、不负责任。同时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遗弃、逃逸的动物在遗弃、逃逸期间造成他人损害的,由动物原饲养人或者管理人承担侵权责任。

有专家建议,相关部门要尽快对处于“灰色地带”的“异宠”进行物种风险评估和管理,加大对花鸟鱼虫市场等交易场所的监督检查力度,同时对宠物交易相关的网络平台、论坛等,进行有效监管,进一步规范交易市场、规避非法买卖“异宠”行为带来的法律风险。

不是所有动物都能当作宠物

随着人们对“异宠”的兴趣越来越高,“异宠”交易已经形成一条产业链,买家与卖家之间出现了不少代理中介。任战敏分析认为,目前市场上,随意定价、货不对板的现象时有出现,主要由于交易市场规范不到位,存在“灰色地带”。“只有对‘异宠’交易进行全面、深入的规范和管理,交易内容合法、价格透明,才能从源头上解决‘异宠’交易市场的乱象。”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民法典研究中心主任孟强注意到,由于“异宠”市场规模较小,目前暂未形成较为公开透明的交易价格和交易环节,难以“货比三家”多方询价,增加了消费者主动维权的难度,因此更容易出现交易环节中的欺诈现象。

在孟强看来,“异宠”市场以及交易环节的规范,需要各相关部门共同努力。执法部门应当加强执法,对市场上出现的禁止交易的“异宠”种类进行检查,查处涉及相关主体的违法犯罪现象;电子商务平台应当加强对商铺交易行为的监管,完善投诉渠道,为消费者维权提供便利途径;物流行业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要求,不得违法提供活动物物流运输服务,避免造成动物死亡或者伤害他人的后果。

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律师任战敏提醒消费者,“在交易市场购买稀奇动物时,一定要向卖家索取相应的合法来源证明文件资料、进出口证明材料、动物检验检疫材料等。”对于私下交易或者网上邮寄交易,要格外小心,不是什么动物都能作为宠物,切勿轻信“朋友圈”里的宠物交易。

(来源:北京晚报、中国青年报)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权威曝光 B03孩子把“神奇动物”带回家 2022-10-11 2 2022年10月1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