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法治随笔

像看我身边的法院人

本文字数:1196

□张柯

近日随着电视剧《底线》的热播,引起了广泛的社会话题讨论度,作为一部“法院人的故事”更是一度冲上微博热搜。人民文娱曾评说,能“出圈”“走红海外”的电视剧作品都有一个特点就是用中国人独有的叙事审美,讲述了符合东方价值观的动人故事。身为这个法院人在和小伙伴讨论起剧中“热梗”与“片段”时,总是忍不住感慨编剧不仅是5G冲浪高手,怕不是在我们身边装摄像头了。许多人对这部剧的评价就是“专业、节奏好”,专业来自于真实案件的改编创造,来自于剧组对真实法院工作和法官日常的深入研究。老百姓能在煲剧中讨论和思考,法律从业者能通过镜头共鸣和反思。

而我身边的法官和剧中的他们一样,专业、细致且有温度。法律这门学科是古老的,但拥抱法律并解释法律的这群人却充满活力,我的审判长在别人心中不仅是优秀的“段子手”,更是司法事业改革的青年先锋。随着智慧法院建设的推进,法院与互联网的结合日益紧密,作为全流程网上办案、无纸化办公试点合议庭,在审判长的带领下,我们除了要完成审判工作以外,还得兼职“互联网人”的身份,从提出系统设计思路到测试反馈、完善建议再到推广应用,改变思维定势,反复和bug较劲,审判思维和互联网思维来回切换。别说剧中“方婶儿”忙,那不就是我们真实的写照?在网络庭审、异步审理方式还不普及时,有一次遇上台风天,原定的线下庭审安排受到了影响,打电话通知当事人改期,固然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但无疑增加当事人的时间成本。审判长转变思路,第一时间与技术部门协调确认合议庭全体则向当事人做好解释工作在征得同意后,及时修改庭审方式,加急将线下庭审转为线上庭审。当事人无需忍受糟糕的天气、拥堵的交通、湿透的衣袜,也可以安全舒适地连线开庭。一句“法官,谢谢”也成了我们心中的底气。

我的带教法官是一名优秀、资深的民事法官,他的庭审总是被评为优秀庭审。每次跟着他去开庭时,我总是会惊叹于他对案件事实审查的深入全面,询问问题的逻辑缜密、环环相扣。事后,我也会反思比照,明明自己也看了卷宗,为什么把握不到这个层面?对于案件的审理,我的带教法官更是严谨、细致。为了查明一起生命权侵权案件,他反复阅卷,敏锐地注意到双方对同一问题的解释不明及反复的情况,便通过实地走访、向法医调证等方式,最终确定案件事实。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法律的生命在于其实施。

在我的身边还有很多优秀的法官,他们或是伏案桌前,手不离卷,一有时间就研究专著和类案裁判;或是基于对案件的整体把握,善用调解手段解决当事人纠纷;或是对文书极尽负责,在文书送达前还与法官助理、书记员轮流校对。有一位法官和我说,这是他坚持的原则,就是要对案子负责。其实,很多时候很多法官办不了如《底线》剧中这些经典案例,但我的法官告诉我,只有小标的案子,绝没有小案子。这句话也像师傅带徒弟进门立下的规矩,在我心中生根发芽。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随笔 A07像看我身边的法院人 2022-10-31 2 2022年10月3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