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徐荔
今年7月的一天晚上,自强闵行区江川工作站的社工夏慧芸收到了一条微信消息,是服务对象小甘发来的,那是一张研究生入学通知书的照片。“这是刚收到的纸质通知,我第一时间就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你。”小甘的消息紧接着发来,“我觉得这是我新征程的开始。”
夏慧芸感受到小甘的愉悦心情,也真心为他感到高兴。在夏慧芸看来,小甘是一名相当有上进心的年轻人,要是没有这段涉毒经历,他应该有着更好的生活,只可惜,他一念之差……
“不要告诉我家人”
夏慧芸对小甘的服务开始于2019年5月,第一次见到小甘,他彬彬有礼、斯斯文文的样子让夏慧芸有些意外。夏慧芸的不少服务对象是有多年吸毒史的,他们的言谈举止相对随意,文化素质也不高,如小甘这样有着本科学历、稳定工作的服务对象,夏慧芸不禁好奇他为何会沾染毒品?
然而,初次见面,小甘对社工明显是戒备的,也有着不少顾虑,他担心签订社区戒毒协议是否会对自己的工作有影响,会不会影响前程,别人知道后是不是会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他?当得知可能还要将此事告知家人后,小甘的反应更激烈了,强硬地要求,“不能把事情告诉家人。”
“我们的工作是帮助你戒毒,而不是影响你的正常生活。”面对小甘的种种担忧,夏慧芸耐心地将社区戒毒协议的相关规定逐一告知,她尊重的态度、专业的工作逐渐抚平了小甘焦虑不安的心。他也吐露不愿让家人知晓此事的原因。
原来,“85后”的小甘是一名新上海人,独自在上海工作打拼,靠自己的努力在这个大城市安家,对远在家乡的父母,他向来是报喜不报忧。他担心一旦父母知晓此事不但帮不上忙,反而会因为担心引发更多的问题。
戒毒康复一般都需要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单靠个人很难在这条路上走好,小甘不愿让家人知道,那么他能遵守社区戒毒协议的规定要求吗?夏慧芸思索片刻后决定答应小甘的要求,不过她也与小甘说明,可以暂时不把此事告诉他的父母,但如若小甘在后续工作中出现不配合、戒毒康复情况不佳等情况,仍会与他的家人取得联系。小甘同意,承诺一定会遵守相关工作规定,也感谢社工的理解。
夏慧芸对小甘的工作由此开了一个“好头”,后续工作中,小甘果然信守承诺,非常配合,用积极的态度开始社区戒毒。
“没想到后果那么严重”
只是,一个看上去不会和毒品打交道的人是怎么会成为戒毒人员的?在后来的工作中,夏慧芸了解到,小甘的染毒是一次“偶然”。小甘在上海的朋友不多,消遣方式也有限,虽然还没成立家庭,但工作、生活上的压力也不小。一次,小甘被朋友带去了一家娱乐场所,那段时间他的情绪有些低落,而朋友告诉他,“溜冰”可以帮他释放情绪,开心起来。小甘便尝试了……在那之后,小甘的吸毒行为被查处,警方责令他接受社区戒毒。
“我太相信朋友了,朋友说这能减轻压力,我也没想到会有那么严重的后果……”小甘不止一次向夏慧芸表达自己的悔意。
小甘是接受过禁毒教育的,只是他对吸毒引发的法律后果仍不甚知晓,也太高估自己的运气,以为只是“玩”一次,不会有什么问题。殊不知,这“一次”可能会引发之后的无数次,也可能会让生活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小甘因为吸毒被行政拘留时就后悔不已,这段经历让他彻底感受到吸毒要付出的沉重代价以及自由的可贵,对未来也有些迷茫。于是,帮教过程中,夏慧芸除了帮小甘加强巩固戒毒理念、禁毒知识,更多的是鼓励小甘遇到困难不要逃避,而是积极寻求解决方式。
“尤其是面对压力、心情不好的时候,一定要用正确的方式排解情绪。”夏慧芸告诉小甘,他可以通过看书、听音乐等健康方式放松心情,也可以和社工交流,还可以通过学习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另外,和家人的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偶尔也可以向父母吐吐苦水,不用把所有的不快都憋在心里。
“身正不怕影子歪”
基于自己的积极态度和社工的帮助,小甘的戒毒康复路走得比较顺畅,有事会第一时间告知社工,有悲伤、喜悦也时时分享。面对各类检测,他也从担心、窘迫到心态平和地面对,毕竟“身正不怕影子歪”。
小甘还听从夏慧芸的建议,继续学习,提升自己。凭着自己的努力,小甘通过了本市一所高校的研究生考试,他用一张入学通知书证明了自己重新开始的决心。夏慧芸很为小甘感到高兴。今年9月,小甘结束了社区戒毒,不过,他还是时常会和夏慧芸联系,分享自己的生活。夏慧芸也会及时回应,为他“点赞”。
能够有勇气重新出发的小甘是幸运的,但是涉毒的经历毕竟在他的人生中留下磨灭不去的痕迹,甚至是隐患。夏慧芸希望小甘可以一直坚定戒毒的信念,千万不要因为一时情绪低落又向毒品“求助”。
“也希望小甘的经历能让所有人,尤其是年轻人有所警惕,不要因为任何理由去碰毒品,它所带来的后果会影响一生。”夏慧芸感慨道。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