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法苑周刊

婚恋房产纠纷 法典有“说法”

本文字数:2037

资料图片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围绕着房产发生的家庭纠纷屡见不鲜。为了纵深推进此类审判解纠纷、促和谐的功能,民法典就婚姻家庭关系中涉房产内容进行了细致的规定。近日,浙江省温岭市人民法院筛选了部分涉房产家事纠纷案件,以个案说法的形式进行案例剖析,以期扩大家事房产纠纷类案例普法的辐射力,构筑社会的和谐稳定。

婚前安置房,婚后赠与可撤销

黄某与郭某经人介绍相识,于2012年4月结婚。黄某在婚前因拆迁取得一处安置房的补偿资格,但由于结婚时该安置房尚未建成,故并未办理房产证。新婚伊始,二人感情尚为融洽,并未对上述房产进行约定。数年后,双方之间开始产生摩擦,感情开始出现裂缝。

为维系双方感情,2020年10月,二人签订协议,约定:将来为上述房产办理登记时,将其登记为二人共有,若郭某提出离婚,则该房产与其无关。若黄某提出离婚,则房产与郭某有关。

协议签订后,二人感情并未因此好转,反而因该协议导致了双方父母之间关系恶化。无奈之下,黄某与郭某协商解除该协议,但郭某坚决不同意。

于是,黄某起诉至法院,要求撤销该赠与协议。而郭某则辩称,该赠与系附有道德义务的赠与,不得撤销。

截至诉讼时,双方并未离婚,亦未办理房产登记。

温岭法院经审理认为,赠与行为是行为人依法行使的权利,不是法定义务,行为人有选择权。本案中,双方当事人系夫妻关系,是平等民事主体,黄某可以选择将自己的婚前财产赠与或不赠与另一方。此外,基于夫妻关系产生的赠与合同与其他赠与关系不同之处在于,该种赠与系以夫妻感情作为基础而产生,其设立目的应有增进夫妻互信、加深感情、维系夫妻关系稳定之意。两人组建家庭,本应珍惜夫妻感情,在处理生活事务、家庭关系中注重沟通和相互理解,增强互助互信,努力维护家庭关系稳定和谐。而事实上,本案双方婚姻关系虽尚在存续期间,但双方未能妥善处理日常矛盾导致夫妻感情失和,直至关系恶化失去互信,甚至表达离婚意图,由此可见,上述赠与合同得以建立的感情基础已经发生变化、合同目的未能实现,维持该协议效力已经缺乏应有的意义。法院遂判决支持黄某,撤销该协议。

■法官讲法典

公民对自身财产拥有处置权,可以自由决定是否赠与他人。即便在婚姻关系中,一方将资产赠与他方也是其权利,而非道德义务,当事人完全可以自由选择。

现实生活中,为能够顺利缔结婚姻关系,维系家庭和谐,夫妻一方常约定将其所有的个人房产赠与对方。但此类赠与在履行前的撤销行为仍受合同法调整,在无约定或约定不明时,赠与方享有任意撤销权。

本案中,黄某基于维护婚姻关系存续的目的而约定将房产赠与郭某,该协议并未违背公序良俗,应属有效。同时,该协议并非属于负有道德义务的赠与,而是黄某对自身所享有的财产权进行的处分,故在黄某办理过户登记前,享有撤销权。

婚后房在一人名下离婚时房共有

李某和黄某于2003年3月结婚。婚后,两人感情融洽,李某在外经营生意,黄某在家料理家务。经过十数年的努力,两人共购买了四套房产,全登记于黄某个人名下。

2018年5月,两人达成离婚协议并办理离婚登记,但在离婚协议中未对上述四套房产进行处置。

2019年,李某的生意开始出现问题,很快便负债累累,难以为继。后李某的债权人徐某诉至法院,要求李某返还其欠款。判决后,李某没有按时还钱。徐某申请强制执行,但法院发现李某名下没有财产偿债。

一次偶然的机会,徐某发现黄某名下有四套房产,遂向法院提起债权人代位析产诉讼,请求确认四套房子系李某与黄某共有。

黄某辩称,四套房产虽然在婚姻存续期间取得,但都是登记在自己名下,属于个人财产,此事李某也是同意的,所以不应该用房产来承担李某个人的债务。

温岭法院经审理认为,涉案四套房产均在李某与黄某婚姻存续期间取得,虽然登记显示为“单独所有”,但不能由此认定房屋由黄某个人所有。买房所用的资金是婚后财产,应认定该四套房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另外,因李某与黄某未对共有财产进行分割,导致徐某的债权无法顺利实现。故依据夫妻共同财产分割的一般原则,遂判决对四套房产按照各自占50%的份额进行分割。

黄某不服,提起上诉,二审法院经审理认为,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遂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法官讲法典

根据民法典规定,不动产登记既是物权变动的生效要件,也是确认不动产权属的直接依据。原则上,不动产只要经过登记,其权属状况就发生相应变化。

但为避免登记错误、当事人恶意利用等情况,法律规定若登记内容与实际权属状况不一致的,允许利害关系人举证推翻。

本案中,李某与黄某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购入的房产系以夫妻共同财产支出,实为夫妻共同财产的置换,其性质并未发生变化,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虽二人有权决定财产最终权属及登记状况,但此乃二人之间的内部约定,不得因此损害第三人利益。

当李某与黄某怠于析产导致债权人徐某的权利无法实现时,法律赋予徐某代位析产的权利。此时对房产的分割应当以财产实际性质判断,而非单凭不动产登记为准。(摘自人民法院报)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苑周刊 B01婚恋房产纠纷 法典有“说法” 2022-11-30 2 2022年11月30日 星期三